酒量真的能练出来吗为什么有的人能千杯不



在我们身边,能喝酒的人可真不少,

那些一杯倒的总会羡慕那些千杯不醉的,

其实啊,没那个必要!

上午直播,曹大夫说了,

小酌比喝高更有好处!

酒都能喝,

但关于喝酒,你了解多少呢?

我们先来搞清几个概念!

什么是酒量?

在讨论酒量能不能锻炼之前,先说说什么是酒量吧,平时我们所说的酒量,是指摄入多少酒精后,仍然不至于醉酒的能力。这其实包含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你的身体对酒精的代谢速度,

另一方面,则是你对酒精的忍受能力。

酒精的代谢效率?

酒精的代谢效率,取决于肝脏中,乙醛脱氢酶的含量。含量越高,酒精被分解的速度越快,相对的你能喝的酒就越多。但是,你肝脏中这种酶的含量几乎只与遗传因素挂钩。也就是说它是先天既定的,你能消化多少酒精从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几乎决定了……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不服,我明明练习喝酒以后,发现自己酒量有显著提升啊,还列出一些亲身体验,诸如以前喝一瓶啤酒我就吐,现在可以轻松喝三瓶啤酒了。

其实,这是因为你另一个指标提升了——酒精耐受度。

耐受度如何改变?

酒精耐受度高的人并不是将酒精排出体外了,而是在体内酒精一样多的情况下,表现更正常一些。对酒精的耐受度,它在人与人之间差异较大。身体健康程度,是否过敏,体质特点等因素都能影响到耐受度。

它可能在心情好时变强,也会因为你空腹变弱……而且,酒精耐受度的确是可以锻炼的。在一段时间持续饮酒后,或是持续饮酒之后,我们的身体对酒精的敏感度就会下降,这么一来,直观上“酒量”就像提升了一样。

同样,锻炼身体,增加抵抗力都会有一定效果。但锻炼酒量,变得能喝却未必是好事。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脸红?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同时它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为了消除这个危害,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就显得尤为重要。

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其中,不到10%会以乙醇的原形由肺和肾排出,剩下的90%多都是在肝脏代谢。

为什么有的人喝酒脸发白?

那么喝酒比较厉害的人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往往越喝脸越白,到一个点突然不行了,烂醉如泥。那是因为这样的人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均没有,主要靠肝脏里的P慢慢氧化(因为P是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

那么,这样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很能喝酒的感觉呢?因为他们靠体液来稀释酒精,个头越大感觉越能喝酒。在正常情况下,酒精浓度要超过0.1%他们才会昏迷,对大多数中国南方人来说是半斤白酒,而北方人由于体型大,可以喝到8两到一斤白酒。但不管什么人,如果他是脸越喝越白的,最好不要超过半斤,不然有急性酒精中毒的可能性。

此外,喝酒脸白的人特别容易伤肝脏。红脸的人大家一般少劝酒,因此喝得少,酒后发困,睡上15-30分钟就又精神抖擞了。而白脸的则往往不知自己的底线,在高度兴奋中饮酒过量,直到烂醉。他们体内的酒精由于没有高活性的酶处理而发生积累,导致肝脏损伤。酒精性肝损伤一般只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红脸的人可以连续几餐即便喝吐了也还能喝酒,而白脸的人需要更多时间的休息,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两天的时间。

为什么有的人能千杯不醉?

如果一个人既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又有高活性的乙醛脱氢酶会怎样呢?他/她就是传说中的酒篓子。如何判断他/她是不是酒篓子呢?看是不是大量出汗。因为如果两个酶都高活性,酒精迅速变成乙酸进入TCA循环而发热,所以大量发热而出汗。

碰到这样的人你只能自认倒霉,就是十个八个正常人也斗不过他。好在这样的人不多,大概10万分之一左右吧。

人们都说,天儿冷了,喝酒暖和暖和。

出门跟哥们儿喝酒,媳妇会嘱咐,别掺着喝,容易喝醉。

失恋郁闷,跟朋友出去喝个酩酊大醉,不醉不归。

……

你们确定这样有用吗?

真的是这么个理儿吗?

醉酒的八大误区是什么?误区一:吃肉打底,能保护胃壁,不易醉。

先吃点肥腻食物,可以减缓酒精进入身体的速度,但不会减少酒精的吸收量,所以只会迟些醉,并非不易醉。相反,由于醉酒过程推迟,会令人容易多喝几杯,反而醉得更厉害,增加酒精中毒风险。

误区二:几种酒掺着喝容易醉。

无论喝一种或几种酒,均不会影响身体对酒精的吸收,只要摄入酒精达到一定分量,便会令人产生醉酒感,与酒的种类无关。不过,几种酒掺着喝,对肠胃、肝脏等器官刺激较大,更容易导致肠胃不适。

误区三:酒量和身材、性别有关。

一般来说,女性体内分解酒精的酶天生就比男性少,因此酒量差一些。体重、身材也是决定酒量的重要因素。摄入同等数量酒精时,胖人和高个儿的人由于体内水分和血量更多,血液中酒精浓度较低,相对不易醉,所以看上去酒量好。但是,由于对酒精的吸收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包括个人基因、新陈代谢率、正服用的药物等,所以,酒量不能单靠身材、性别来判断。

误区四: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的。

酒长期喝酒,不断刺激分解酒精的酶,可能会增加其分泌量,提高分解酒精的能力,令人自觉酒量变好,但不会减少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酒精依赖肝脏代谢,长期摄入大量酒精,会令肝脏负荷过重,产生病理变化,导致脂肪肝、肝硬化;也会损害神经系统,降低生育能力,诱发中风、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更增加致癌风险。

误区五:喝酒御寒暖身。

饮酒后,血管受酒精刺激扩张变粗,令血液加速流向皮肤,带来暖意,但这只是一时假象:短暂温暖过后,由于血管无法及时收缩,反而会加快身体散热速度,令人感觉更冷。

误区六:酒精是兴奋剂,一醉解千愁。

酒精其实是压抑剂,会麻痹大脑中枢神经,降低自控能力,令醉酒者做出平时不会做的事,如大吵大闹,所以给人的错觉是兴奋、情绪高涨。不过,随血液酒精浓度升高,身体会逐渐产生各种不适,反而令人更加抑郁沮丧。

误区七:平躺睡一觉就能醒酒。

醉酒的人常会呕吐,如果平躺,呕吐物会倒流入气道,阻塞气管,引起肺炎,甚至窒息致死,所以必须让醉酒者侧睡,以便使呕吐物流出口腔。另外,也不要让醉酒者单独在陌生环境中休息,如KTV、酒吧等,以免发生意外。

误区八:冷水澡、热咖啡或浓茶,均有助醒酒。

冷水澡及热咖啡,或许会令人短暂恢复清醒,却不能降低血液酒精浓度。而咖啡及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等物质,均有利尿的功效,会刺激身体排出大量水分,更不利于稀释酒精。

既然酒量是不能练出来的,

有没有方法可以稍微改善一下酒量呢?

哪怕就那么一丢丢~

改善酒量,可以从这些角度做起:1健身增重

让体内水分增加就能起到一定程度稀释酒精的效果。但是,增加的体重里,含水量低的脂肪组织是没用的,只有含水量高的肌肉组织有用。所以,不能喝的瘦子胖起来只会变成不能喝的胖子。

2不在空腹或口渴的情况下喝酒

当你口渴时,体内水份含量也是偏低的,这样喝酒的话,血液酒精浓度上升也非常迅速。

3避免含气的饮料和酒同时喝

啤酒,气泡水,碳酸饮料这些冒泡的饮料和其他酒一起喝,会加速把酒从胃排到小肠。由于大部分酒精通过小肠吸收,这意味着加快酒精的吸收速率,通俗地说,就是加快你喝醉的节奏。

4喝酒前保证身体准备充分

每周至少两天不喝任何酒精,让自己的肝脏充分休息。此外,如果你一次性喝掉超过3瓶啤酒或者半瓶葡萄酒,最好在的48小时不要再喝,好让你的身体恢复过来。

有些人喜欢喝完酒就呼呼大睡,

有些人喜欢在酒后立即服药,

这科学吗?

喝完酒后,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五件事喝酒之后做不得1酒后不要立刻睡觉

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建议酒后用冷水洗把脸,然后坐着休息一会。饮酒过量的,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如果是重度酒精中毒,很可能一睡不醒,这种情况下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2酒后不要吃醒酒药

醒酒药可以暂时让人摆脱醉酒症状,但实际上却会将醉酒时间延长。建议大量喝水,另外,还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电解质,喝低酸度的橙汁,补维生素C,保持血糖水平。

3酒后别睡电热毯

饮酒过量时,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热量散失增多,容易使人浑身发冷。此时应该保暖,但也不要睡电热毯,尤其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酒后血管扩张,心率、新陈代谢就会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心梗、心绞痛等疾病。若感觉冷,可以用羽绒被或者热水袋保暖,多喝一点热水,但温度不要太高,以免烫伤。

4酒后不要大量喝咖啡,以免缺水加剧

也不要喝浓茶,茶让心脏过于兴奋,并对肾脏不利。不要喝汽水,否则会加快人体对酒精的吸收作用,对肝脏不利,还会诱发急性胃炎等。

5酒后不要吃退烧药

酒精会和多数药品发生化学反应,并产生有毒物质。尤其不能服用退烧药,否则其中的羟苯基乙酰胺产生有毒物质,会导致肝脏发炎,甚至永久性损伤。如需服用,建议次日早晨提前1小时服用布洛芬。此外,“先锋”等头孢类抗生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最好也别吃。

资料整理自网络

24K

扫描







































消除白癜风
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