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赏析桃姐一个柔软而苍茫的命题
桃姐是无比幸运的,就算儿孙满堂的老人都不敢奢望的善终,她孤寡的人生却是走得如此圆满。《桃姐》也是幸运无比的,不在于她斩获并将继续斩获多少奖杯,首先得庆幸它没被拍成凝重的《老人院的日与夜》。许鞍华在坚守与探索中再一次触碰到了我的内心,让我在悲喜之间经历着某种介乎梦境与现实的人生。
《桃姐》不仅是一部好电影,还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为什么不说“《桃姐》不仅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还是一部好电影”?两种表达文字一样,只是词序颠倒,语境中多表达的立意却完全不同,前者是强调的基础,后者是这个基础上的延伸,倒过来重心就偏颇了。相信许鞍华在《桃姐》的创作逻辑上,首先是在追求一部好电影,进而向好看的电影看齐。在当今中国影坛,两个要素同时齐备的作品已十分鲜见。
换句话说,好看的电影未必是好电影,而好电影也未必能如何好看(请不要曲解成如何难看,这里只是就阅读的流畅性和愉悦程度而言)。比如《变形金钢3》,它酣畅淋漓,夺人耳目,但它同样可能是今年愚人节上美国金酸莓奖的最大赢家。再比如《天水围的日与夜》,它可以深入一部分人的内心,但多数人却未必有兴趣去承受那份沉闷。尤其在追求感官享受的商业大片的引领下,好电影和好看的电影的分化愈发显著。
《桃姐》的故事并不复杂,讲述的是少爷Roger相送从小照顾她的佣人桃姐终老的故事(送终),阐释的是一段触人心动的主仆情。故事从女仆桃姐日常买菜做饭开篇,Roger除了惦念想吃牛舌,并和桃姐没有更多的言语交流,二人间之间的生活略显机械和冰冷。故事的转折从桃姐突然中风开始,Roger想请人照顾桃姐,桃姐却提出要去老人院。人物背景渐渐拉开,原来桃姐13岁进Roger家门,已然伺候这个家庭60余年了,如今受她照顾的五代人除了已故老人,其余均移民美国多年,身边只剩她最偏爱的Roger,Roger也就成了桃姐在港唯一“亲人”。
电影里的桃姐做菜很讲究,其实菜谱都很简单,区别只在于是否用了心,许鞍华从来算不上技术流的导演,不似徐克那般锐意求变,也不似杜琪峰那样剑走偏锋,拍武侠片也能拍得“沉闷”,裹着对生命的凝视和岁月的了悟,有时被人说闷骚,其实是一种执着。电影是一道菜,放太多作料,不如掺一点真情,许鞍华不想太用力,因为那会因做做而虚假,即使那是个真正的故事,放在马俪文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就有揭伤疤的残忍,而许鞍华拍《桃姐》,只把把伤口慢慢抚愈,微笑着,根本是无痛的。
《桃姐》也属于叶德娴,和许鞍华一样,她跨越了自邵氏起香港电影的大半时光,她也最有资格佝偻着背来诠释一个饱经沧桑的凝望者,有一天她们的身体终会僵硬,眼睛变得呆滞,但我相信伊总能怀揣着幸福老去。即使这个年代充斥着节目表演般的慈善秀,美德也会在和谐的家庭里遗传,电影里梁家人修养很好,老太太都会飞回中国给曾经的老佣人熬两锅燕窝,扶着她蹒跚而行,刘德华扮演的梁少则很节俭低调,每天穿着和空调修理工差不多的衣物,背着书包,与著名电影公司监制的身份格格不入。他们都很好心,也很节约,就算移民海外,也能和桃姐一样守着那些古旧的美德,传了四代、五代,仍然能拥抱着他们的老佣人表达心底的感恩。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4346.html
- 上一篇文章: 霉霉意外撞衫白展堂但是捧个中指奖杯做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