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关于主动脉瓣狭窄症,你想了解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stenosis,AS)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7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AS的发病率高达4.6%。

什么是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左室流出道狭窄水平位于主动脉瓣下的一类疾病。简单来说,因主动脉瓣病变,引起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血流阻塞。

主动脉瓣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①因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这类病人越来越少,通常他们不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或三尖瓣结构也有异常;

②先天性的主动脉瓣畸形,不是正常的三叶瓣组成,而是呈现二叶瓣结构,通常到四五十岁时,就出现主动脉瓣的狭窄,这在病人中是很常见的病因;

③主动脉瓣的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是目前越来越常见的一个病因。据统计,65岁以下人群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病率约0.2%,75岁以上人群发病显著增高,可达3%。

主动脉瓣狭窄有哪些典型症状?

1.心绞痛

60%有症状患者,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缓解。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其产生的机制可能是由心肌肥厚,心肌需氧量增加以及继发于冠状动脉过度受压所致的供氧减少,左心室收缩期室壁张力过高有关。

2.眩晕或晕厥

约30%的病人有眩晕或晕厥发生,其持续时间可短至1分钟长达半小时以上。部分病人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律失常。眩晕或晕厥常发生于劳动后或身体向前弯曲时,有时在静息状态,突然体位改变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诱发。

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劳动使周围血管扩张,而狭窄的主动脉口限制了心输出能力相应增加,导致脑供血不足。②发生短暂严重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的障碍。③颈动脉窦过敏。

3.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往往是心功能能不全的表现,常伴有疲乏无力。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4.猝死

占10%~20%,多数病例猝死前常有反复心绞痛或晕厥发作,但亦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有关。

5.多汗和心悸

此类患者出汗特别多,由于心肌收缩增强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主动脉瓣狭窄有哪些检查方法?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心脏超声、心脏磁共振、CT、心导管及造影、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主动脉瓣狭窄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和方式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加速,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且多数需要进行瓣膜置换。

主动脉瓣狭窄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随着年龄增加,病情会越来越严重,因而不可自愈(划重点)!!!

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患者合并严重疾病时,外科手术风险很大。约33%的严重AS患者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

一种不需要开胸和体外循环的介入治疗技术——经导管主动脉狭窄瓣膜置入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Implantation,TAVI)或称为经导管主动脉狭窄瓣膜置换术(TranscatheterAorticValveReplacement,TAVR)应运而生,现已成为治疗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重要手段,可取得与外科换瓣手术相当甚至更优的临床结局。

自年Cribier等成功完成全球首例TAVI以来,该技术经过10余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外科手术风险高或不能行外科手术的重度AS患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案。

面临的挑战

TAVR技术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我国患者具有年龄较轻、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等特点,这增加了TAVR的难度,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更是一大难点。这一挑战性解剖特点对术前规划、术中操作及瓣膜器械的设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TAVR治疗二叶瓣狭窄的新理论

二叶瓣瓣叶的融合可导致瓣叶开口形态变化及较为常见的瓣叶严重钙化,使得实际瓣叶开口径通常小于主动脉瓣瓣环径。瓣环-瓣膜开口不匹配对主要依靠瓣环大小选择瓣膜尺寸的传统思路是个挑战,因此出现了“downsize”策略,即实际选择的瓣膜尺寸比依据瓣环选择的尺寸小。鉴于上述临床经验,一些概念和理论着眼于瓣环以上的瓣叶结构以探究原始解剖与瓣膜支架的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进行术前计划。

北京华益日盛健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推进中日医疗、养老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搭建中日医疗资源的共享平台。主要业务:赴日医疗考察与研修培训、策划组织线上及线下中日医学交流国际研讨会、日本医疗技术引进转化、介护人才教育等。

咨询热线

联系人:杨先生

(同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