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知多少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丹参味苦、性凉。入心、肝二经。具有活血去瘀、凉血消火、宁心安神之功效。用于心悸失眠、瘀血腹痛、瘕积聚、恶疮肿毒等症,认为其有益气、养血、养神定志、破瘀血、生新血的神效。《本草新编》:昔人有“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说。查四物汤方(地黄、芍药、当归、川芎),随君臣灵活之变化,药物生熟、品种及药用部份之改变,而有补血、活血之不同。而丹参活血祛瘀之功同于四物则可。
关于丹参的传说故事
丹参根部呈紫红色,民间有将其称作“丹心”的,这与流传的一个感人故事有关。
相传很久以前,东海岸边的一个渔村里住着一个叫“阿明”的青年。阿明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因自幼在风浪中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人称“小蛟龙”。有一年,阿明的母亲患了妇科病,经常崩漏下血,请了很多大夫,都未治愈,阿明甚是一筹莫展。正当此时,有人说东海中有个无名岛医学
教育网整理,岛上生长着一种草,花紫蓝色、根呈红色的药草,以这种药草的根煎汤内服,就能治愈其母亲的病。阿明听后,喜出望外,便决定去无名岛采药。村里的人听说后,都为阿明捏着一把汗,因为去无名岛的海路不但暗礁林立,而且水流湍急,欲上岛者十有九死,犹过“鬼门关”。但病不宜迟,阿明救母心切,毅然决定出海上岛采药。
第二天,阿明就驾船出海了。他凭着高超的驾船技术和水性,绕过了一个个暗礁,冲过了一个个激流险滩,终于闯过“鬼门关”顺利登上了无名岛。上岸后,他四处寻找那种开着紫蓝色花、根是红色的药草。每找到一棵,便赶快挖出其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捆。返回渔村后,阿明每日按时侍奉母亲服药,母亲的病很快就痊愈了。
村里人对阿明冒死采药为母治病的事,非常敬佩。都说这种药草凝结了阿明的一片丹心,便给这种根红的药草取名“丹心”。后来在流传过程中,取其谐音就变成“丹参”了。
话说川芎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俗话说:“腰痛吃杜仲,头痛吃川芎。”川芎,它以自己祛风止痛的本领和深浮的特性,成为治疗头痛的要药。
川芎属伞形科植物,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古书《左传》中就有记载,称为“山鞠穷”;在汉代的《神龙本草经》上则叫芎穷,说它“气味辛、温无毒,主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妇女血闭无子”。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川芎内含生物碱、中性物质(内脂内)、有机酸等成分。川芎浸膏具有症痛、镇静、降压、镇经等作用。还能扩张冠状动脉,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还可对抗心肌缺养等。对颅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产生的血管性头痛,可用川芎与南沙参、慢荆子、细辛配伍,有较好的疗效。
现代制药厂家从川芎中提取其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心脏疾患。用川芎、丹参组成的主治冠心病、心绞痛的“冠心注射液”;以川芎、当归、红花组成的主治急慢性劳损、关节疼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复方当归注射液”等药物,无论在用途上和剂型上,都起到了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的重要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梦溪笔谈》记有两则案例:一族子日服川芎,医郑叔说川芎不可久服,多令人暴亡。后一族子果然无疾暴亡。又朝士张子通之妻病脑风,服川芎甚久,一旦暴亡。皆目见者。此皆单服既久,则走散真气。若使他药佐使,又不久服,中病便已,则焉能至此哉?这两则暴亡,虽至今尚未阐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引以为戒,亦为不可。
宋代韩琦诗云:
靡芜嘉树列群芳,御湿前推药品良。
时摘嫩苗烹赐苕,更从云脚发清香。
通脉片
丹参、川芎、葛根。
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褐色;气微,味甜、微苦。
活血通脉。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缺血,冠心病,心绞痛。
每片重0.52g
口服。一次6片,一日2~3次。
哈尔滨鑫生制药有限公司
-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最专业白癜风专科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6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艾灸常用的理疗穴位2
- 下一篇文章: 与大家共同分享一个食疗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