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绞痛药物如何改变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
白癜风能全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运动耐量是指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运动量,主要反映心、肺、骨骼肌的整体功能,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预后的强预测因子,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在心脏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提高运动耐量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现代心脏康复治疗是通过个体化的康复程序,多层次的干预手段,提高和维持心血管健康,并达到理想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和情绪状态,实现全面的康复目标。其干预手段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处方、运动处方、健康教育、心理处方五大方面。有研究发现,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运动耐量较同龄健康人群下降40%~60%。20~60岁的健康人群平均运动当量为10METs,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平均为5.3METs,左心功能不全者更低,仅为3.3METs。运动可改善冠脉功能,使血管变粗、弹性增加,增加冠脉血流灌注,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血液流动性。研究提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耐量每提高1METs,心绞痛发作频率可下降30%~40%,总死亡率下降12%。且随着运动耐量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得到明显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显著减轻。二、各类抗心绞痛药物影响运动耐量的机制若要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需要抗心绞痛药物的辅助,否则患者运动时缺血症状可能加重,甚至导致猝死。因此,药物治疗是及早进行安全、有效运动康复的基础。
1.β受体阻滞剂
有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应用早期(3个月内)可导致运动耐量降低,3个月后可逐渐恢复,长期应用运动耐量可得到提高。
2.钙拮抗剂
钙拮抗剂对运动耐量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年发表于《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与安慰剂作为对照,比较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地尔硫?对心率及血压等的影响。结果发现,仅有地尔硫?能延长总的运动时间,其他两种药物并无明显效果。
3.硝酸酯类药物
共纳入51项(例患者)硝酸酯类药物与稳定性心绞痛系统回顾和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连续或间断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给药后1~6小时运动耐量均得到明显改善,但生活质量并未得到改善;连续给药24小时后不能改善运动耐量,间断给药运动耐量反而降低,提示硝酸酯类药物存在空窗期。
三、与代谢治疗的联合运用曲美他嗪可优化心肌和骨骼肌能量代谢,改善心肌缺血,提高骨骼肌的运动能力。有研究入选了例外周动脉疾病且存在跛行的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通过平板试验评估患者最远步行距离。结果显示,曲美他嗪治疗3个月后,最大步行距离可从基线水平的米,增加到米(增幅达23%)。运动耐量由心脏泵血能力、肺通气换气能力、骨骼肌运动能力共同决定。抗心绞痛药物对骨骼肌运动能力可产生负性作用,而曲美他嗪可弥补这一不足,故二者常联合使用,以改善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一项研究共纳入94例血运重建术后再发心绞痛的患者,在β受体阻滞剂基础上联合使用曲美他嗪(每次20mg,Tid),连续12周。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运动耐量可提高1.1METs,每周心绞痛发作频率下降45%。另一项研究提示,在地尔硫?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Tid,连续4周,可提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量1.4METs。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训练联合曲美他嗪治疗8周,运动耐量可提高25%。综合各项研究可以发现,早期联合使用曲美他嗪,可显著提高各类型心脏病患者(包括心衰、稳定性心绞痛、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再发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达1.1~1.5METs,相当于心血管事件死亡率下降13%~18%。总之,提高运动耐量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康复的重要目标,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有助于运动处方的执行,临床推荐及早联合代谢治疗,以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13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速上突发心绞痛,交警买来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