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春节了,这些药万万不能停



知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88017.html

春节即将到了,家家户户都准备喜庆过新年,也是时候检查下家里的小药箱了。有的人过年儿孙满堂,一忙乎就忘了吃药,本该饭前吃的最后变成饭后吃,或着本来应该每日三次缩减到每日一次……

小编要郑重提醒各位,身体健健康康才是新年最好的彩头,药是保命符,是通往健康之路的通行证,切忌擅自停!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那些“不能说停就停的药物”。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等作用,是临床上常用的药品之一。

在应用过程中,尤其是对于长期应用患者,由于外源性补充了糖皮质激素,为了维持体内激素平衡,人体自身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减少,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下列不良反应:

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突然停药时,由于下丘脑与垂体的调节中枢未能及时反应,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停药反跳:因患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可致原发病复发或恶化。

肾上腺危象: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突然停药后,少数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低血压、休克等临床症状,需及时抢救。

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

抗高血压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在人群中颇为常见。为了平稳地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预防并发症的出现,服药过程中不可突然停药,也不能随意增量、减量,否则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容易产生脑血管意外。

长效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等长效抗心绞痛药物时,如果突然停药,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反而会诱发心绞痛。

抗心律失常药:服用心得安、奎尼丁、利卡多因等抗心律失常药时,突然停药会出现反跳现象,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房纤颤。

降糖药

一般来说,降糖药也是要终身服用的,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持续控制血糖。

长期不受控制的糖尿病会使眼底、神经系统、肾脏、足部多个部位出现病变。如果自行停药会使血糖迅速升高,尤其是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突然停用胰岛素,很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昏迷。

值得提醒的是,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加快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有利于降低血糖。

抗癫痫药

癫痫俗称“羊角风”,是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起效都不是服一次药就可以起效的,可能需要1~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达到所需的治疗浓度。

随便停药会使药物达不到治疗浓度而使病人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或者复发。癫痫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抗癫痫药物可以很好地控制癫痫的症状,减少癫痫发生的频率。

抗乙肝病毒药物

抗乙肝病毒药主要是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服药可以持续干扰乙肝病毒的DNA合成。停药后,少了可以压制乙肝病毒的牢笼,乙肝病毒可以大肆复制,感染新的肝细胞,很快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

当然抗乙肝病毒并不是永远不能停药,等到机体的免疫力足够强大,能够抵抗乙肝病毒时就可以停药了。

抗生素药

抗生素不能随便停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但很多人仍感觉自己的症状一被控制就不需要吃抗生素了。

但事实上,当你感觉好转的时候,身体内的感染病灶很可能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只是消除了一部分细菌。如果这个时候停药,容易造成感染再次复发,随意停用抗生素不仅会造成耐药,更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抗结核药

随意停药会让结核分支杆菌产生很严重的耐药甚至耐多药,所以结核首次治疗能坚持就坚持,再次治疗的难度和费用都会增大很多。

结核病彻底治愈时间一般需要服药6~8个月,而且中途不能漏服和间断服药,如果私自停药或间断服药,不但极易复发,还有可能诱导结核病菌产生耐药性,耐药后的结核患者治疗技术更为复杂、治疗时间更长(18~24个月)、治疗费用更大(约是非耐药结核治疗费用的倍左右)。

抗精神病药和催眠镇静药

服用氯丙嗪、舍曲林等药物控制的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者,不能随意停药。不论是吃了没效果还是症状已经控制,都不能随意停。

因为停药就等于复发,而每次复发后的治疗时间和治疗难度都是加大的,多次复发后患者可能很难再被治愈。

很多抗精神病药物有一定的依赖性,随意停药不仅耽误了治疗,还会引起身体的强烈戒断反应。

当然,不能停药不是一刀切,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可以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结合症状与检查结果,科学停药:

非严格按照适应证用药的情况,考虑逐步停药换用其它药物。已达到了预期治疗收益,考虑逐步停药。使用后仍不能达到满意疗效,考虑逐步停药换用其它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考虑立即停药,并就医。新年不停药,健康自然到!

做你的生活小药箱

为健康保驾护航!

往期回顾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跌打损伤药到底怎么用?灵魂拷问:救命药你真的会吃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1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