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胸痛和心绞痛



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胸口痛,有的像针扎,有的像压了一块石头。心绞痛就是一种危险的胸痛,一旦超过15分钟,便可能发展成心梗,危及生命。不过,这种症状有时持续时间短,没有引起重视,使人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何区分胸痛和心绞痛?

忽视心绞痛固然危险,但并非每种胸痛都是心绞痛,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区分。

合并心血管疾病更高发

心绞痛发作最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及绝经后女性,特别是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的人;有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家族史者,也是高危人群。一旦这部分人出现严重胸前区沉重感、紧缩感、胸闷、心前区压迫感等不适,要高度警惕、就地休息,遵医嘱含服药物,医院就诊。

位置较为固定

心绞痛是心脏缺血缺氧造成的,体力活动、劳累、情绪波动、寒冷、饱餐、用力排便等均可诱发,但位置不是明确的点或线,而是拳头或手掌大小。需要提醒的是,同一患者的发作部位往往是固定的,因此部位不固定的游走性胸痛不是心绞痛。

持续时间较短

一般来说,心绞痛大多持续3~5分钟,一般不超过15分钟。

如果心前区疼痛超过15分钟,且胸闷感加重,可能是心肌梗死;

如果疼痛感为一过性,几秒钟就缓解了,则不是心绞痛。

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数天的胸痛,一定不是心绞痛。

休息时可以缓解

当停止诱发活动,或舌下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心绞痛可在几分钟内缓解。如果上述急救药物5分钟服用一次,反复使用3次后,症状仍不缓解,甚至加重时,需高度警惕心肌梗死,医院就诊。

多不表现为针扎样疼痛

典型的心绞痛不是胸前区的疼痛,而是胸闷不适、气短、恶心乏力,甚至烧灼感、晕厥,偶尔伴有濒死感。一般情况下,约10%的患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也有部分患者以牙痛、颈痛、肩背痛等为首发症状。如果患者的胸痛表现为针扎或刀割样的锐利疼痛,往往不是心绞痛。

防胸痛,从生活细节入手

为防止悲剧发生,防胜于治。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改变生活方式:

控制好血脂和体重

高血脂是冠心病、心梗发生的高危因素。一般将“坏胆固醇”控制在(0.2~4.11毫摩尔/升))内即可,但“三高”患者及吸烟的人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内。

注意饮食

饮食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尽量少吃动物内脏,摄入足够的果蔬;不宜经常喝浓茶、咖啡。

戒烟限酒

烟酒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建议戒烟戒酒,并远离二手烟。

适度运动

规律运动,有助提高心肺耐心,维持心脏机能。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有氧运动,游泳、快步走、骑车都是不错的选择。掌握好度,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或突然用力,饱餐后不宜运动。

注意补水

缺水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增加栓塞或心梗风险。健康成年人每天应喝~毫升水,最佳喝水频率是每半小时左右喝两三口。喝水时要小口慢酌,避免大口、一次性大量饮水。

警惕高危时段

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每日清晨6点至10点,是冠心病、心绞痛和心梗的发病高峰。晨练不要太猛,注意增加衣服,以减轻冷空气对血管的刺激。

定期体检

除了心电图、抽血化验外,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CTA等检查。

-

专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12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