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我为什么要支持大办ldquo非
两天前,我专程去医院,为他们成立的“非手术治疗中心”揭牌。
这件事源于天津一位年近九旬老年患者的曲折痛苦就医经历。他医院接受了搭桥手术。遗憾的是用的全是静脉血管桥,而未用“经久耐用”的乳内动脉保护好为心肌供血的主干道(左主干与前降支),术后毫无康复与二级预防,很快心绞痛复发。年-年10年间,先后置入了8个支架。今年心绞痛再次复发,而且逐渐加重,但仍可自理生活和散步。家属经多番努力,争取到北京最医院,争取获得治疗机会。医院会诊的结果,让满怀希望的期盼,转为绝望。心外科专家说再搭桥无“桥墩”,支架专家说,没地儿再放支架。患者回家后,卧床不起。
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目前医学精英们有意无意散布制造了一种家喻户晓的说法,得了冠心病,要么支架,要么搭桥。如同这位老年患者不能或不再能搭桥,也无法支架了,那就是不治之症,回去“等死”。这是极为荒谬,违背医疗常识的医学“雾霾”。
我把这位老年患者介医院的“非手术治疗中心”,建议先用体外反博辅助治疗,再在医生与运动治疗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运动。当家属与患者得知不能支架、不能搭桥,还有第三条活路时,紧锁的眉头顿时舒展了。当人在受疾病折磨,又被医学“雾霾”吓的无路可走时,看到了活下去的光明和希望时,虑病的焦虑抑郁情绪很快有缓解。加上双心医学的服务,患者病情开始好转。
“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对广大民众和患者提供的服务一个医院重治轻防,甚至只治不防,坐堂行医,没病的等得病,得病的等复发。“只卖汽车,不办4S店”,做完支架搭桥,就“放羊”和“散养”。医院让病人一年后回来再造影,而期间不提供任何康复与二级预防的服务,目的很明确,一是收集数据,好发论文,二是如果复发了,有新病变了,再放支架。
“非手术治疗”的内涵就是慢病防控的五大处方。
1、药物处方,优化个体化的药物治疗,通过医患互动,确实管好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依从性。
2、运动处方
3、营养处方
4、双心医学服务--开好心理与睡眠处方
5、戒烟限酒处方。
五大处方融合了心身医学、行为医学、运动医学和生物医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患病的人为一体的综合全面服务与关爱。一是从源头上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二是管控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吸烟这些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从实践上联合使用医疗和非医疗手段,实现体(育)医(疗)融合,使心理-生物-社会医学模式落实落地。
搭桥和支架都是有一过性疗效的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只有链接上五大处方的非手术治疗,才能从根本上和源头上管控好慢病风险,减少发病,减少复发,减少急性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猝死)。
非手术治疗中心服务的对象:
1、做过支架和(或)搭桥患者的术后康复与二级预防;
2、不需要做支架,而可能被过度支架的体检过度检查,做CT发现的70%-80%狭窄临界病变的患者;
3、病变较弥漫,支架与手术均不可行的患者;
4、手术失败(如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一次手术失败率接近三分之一)和术后复发的患者(如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成功?”的患者,近三分之一术后复发);尤其多次手术复发的患者,包括之前毫无症状,体检发现有丰富侧支循环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经海峡两岸支架高手和日本专家多次放支架失败的患者。
“非手术治疗”中心是为这些失望甚至绝望的患者与其家庭带来希望、光明与安康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是修补断裂的医疗服务链,解决医疗服务短板的医疗服务机构。“非手术医疗中心”的社会需求巨大,这也是医药卫生“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巨大需求。
学生时代的运动健将胡大一大夫
胡大一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wh/10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文打尽冠心病心绞痛心梗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胸痛一定是心绞痛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