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常识
一、65岁以后一个动作会让心脑血管崩溃
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2.7亿人。它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之首。除了高的致死率以外,还有致残率,超过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无法自理。
特别是在冬季,由于人体的生理机制,稍不注意,只要一个行为或者动作,就可以让心脑血管瞬间崩溃!
国内外专家共同提醒,下面10个动作65岁以后尽量别做,尤其是第一件!
01猛然回头
“这个动作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专家沈雁英教授介绍,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避免。
这是因为,转头时脖子也跟着动,脖子虽细,却包含颈椎、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是重要的“生命线”,脖子两侧的颈动脉为大脑提供80%以上的供血,大脑发出的信号都要经过颈部下行。
中老年人往往高发心脑血管疾病,且颈椎更为脆弱,猛然回头这一动作,可能会成为令心脑血管崩溃的导火索。
02弯腰够脚面
“双腿直立,然后弯腰用双手够脚面,这是常见的热身动作,也总被我们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灵活性。”
但是,美国医学专家约翰·怀特博士提醒,过了65岁再做这个动作,对脊柱、骨骼、肌肉,乃至血压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
上了年纪后,连接我们臀部和背部的关节力量开始削弱,更易导致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当然,运动前的热身必不可少,可以通过活动腕关节、踝关节,或快走几分钟来代替。
03仰卧起坐
如果你是年轻人,最好每晚坚持做几十个仰卧起坐,但过了65岁,就别再坚持了。
沈雁英说,中老年人做仰卧起坐可能存在三大风险:
一是双手抱头需要前驱力量,但可能因手臂肌肉力量不足,导致身体不平衡;
二是它几乎要用到人体的整条脊柱,而很多中老年人颈椎、腰椎都有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极易造成运动损伤;
三是头部的位置变化较大,且以低头为主,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因此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04躯干扭转
从身体的一侧,以腰部为轴心,尽可能旋转到另一侧,这个动作对提高身体柔韧性有一定好处。
但约翰·怀特表示,中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范围也开始受限,站着做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也可能因身体不平衡导致摔倒。
如果中老年人想做这个动作,可以躺着或坐着进行。沈雁英提醒,大家一定要护好腰部,肉会减少3%~5%,身体平衡能力也变差。
05爬楼梯
爬楼梯这个锻炼方法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约翰·怀特说,资料显示,在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中,超过51%与爬楼梯相关,爬楼梯每年导致2万人死亡,乘电梯导致死亡的仅有27人。
沈雁英说,绝大多数6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关节已经退化,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人体重量是平时的3~5倍,这会加重关节老化。
她建议,中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爬楼梯这个锻炼方法,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06站着穿裤子
中老年人的韧带和关节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或病变,站着穿裤子或穿鞋,不仅容易因平衡性差导致跌倒,继而造成骨折,还有可能因为总低头而刺激心脑血管,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中老年人穿裤子或鞋袜时,一定要坐在椅子或床上,实在不行,也应依靠在可以固定的地方。
07倒着走路
很多人认为倒着走路改变了平时一成不变的走路方式,能缓解大脑衰老。但其实,大脑支配对侧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左右两侧,并不适用於前后。
倒着走路,由於中老年人的平衡性、视力、反应能力等有所下降,反而容易引发意外。如果听到意外声响,中老年人还容易条件反射地猛回头,更增加了健康风险。
她认为,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走路时可以在手中边走边揉健身球或核桃,这对刺激末梢回圈有好处。
如果坚持要倒着走,也一定要找个人少、车少的安全地段,并最好有人在后面随时提醒风险。
08猛起床
人的血压并非一成不变,夜间和白天会有较大波动,正因此,早上醒来后千万不能起床过猛,尤其对於中老年人来说。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介绍,当我们在夜里睡觉时,血压比较低,刚苏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部分有清晨高血压的患者尤其如此,如果起床太快太猛,有可能造成血压突然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
此外,起床过猛还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会因脑供血不足而导致晕厥或眩晕。
6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起床时要遵循“”原则,即:
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2分钟;
起身后在床上坐2分钟;
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
最后再站起来下地活动。
二、心脑血管用药必须知道三件事情
特别提醒
心脑血管必须知道三件事
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周围的叔叔阿姨有很多是被他所害,所以我特别 研究发现:血液微循环不畅通是导致三高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微循环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物质交换的场所。二是调节血流和血量。微循环的血管数量极多、容量很大。改变这个血库的容血量,就可以调节全身的循环血量和静脉的回心血量。如果微循环不畅通,就会造成器官组织的细胞缺血及缺氧性细胞坏死、病变等,使人体产生多种不适感。
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一旦血液微循环不通畅,就会使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堆积,影响血液质量和血流速度,引发三高症,进而会致使心脑缺血缺氧,结果就会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当脑血管系统发生血液微循环不通畅时,轻者头痛、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衰退,重者发生中风、偏瘫、老年性痴呆、末梢神经炎等;当心血管系统发生血液微循环不通畅时,轻者导致胸闷、心慌、心绞痛、心率不齐,重者发生心肌梗塞。所以唯有打通血液微循环,三高人群才能远离三高症以及并发症。
微循环不畅通诱发高血压
在过去,高血压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只要患上了,就意味着实终身顽疾,据了解,高血压是发病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直接诱发心肌梗塞、脑血栓、功能衰竭、猝死等等,是破坏心、脑、肾等器官的“头号杀手”。为了治疗高血压,很多药物都相继出现了,可西药,毒副作用太大,中药效果太慢,且都不能从根源上康复高血压,所以高血压患者只能终身吃药,如今,医学界传来好消息,终于找到了高血压产生的根源!
现代医学证实:高血压是由于血液微循环出现障碍,致使血流减缓,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堆积,导致血管弹性变差,最后使压强变大所致。若血压持续升高就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微循环不畅通诱发高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血脂中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酯(即中性脂肪)、磷脂、脂肪酸等。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血脂增高叫高血脂,但在临床上,高血脂常称作高脂血症。
高血脂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高血脂是由于血液微循环不畅,导致血流减慢,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堆积所致。
微循环不畅通诱发高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过去人们认为它只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血管病变也可能是由糖尿病造成的,它会使心、脑、肾、眼睛、大脑、肺、神经和下肢等重要器官和血管都受到严重损伤。因此,糖尿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
“微循环”是组织细胞吸收营养和排除代谢物的唯一通道,也就是说,血液中的糖必须经过微循环这个唯一通道才能被细胞吸收利用或转化为糖原。所以一旦出现血液微循环障碍,就会使血液中的糖堆积,无法正常代谢,影响胰岛素无法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高血糖的出现。
微循环不畅通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心脏病和血管病的统称,也叫做微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都属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心脏发生微循环不畅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进而产生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冠心病的症状,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微循环不畅通诱发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疾病是发生在脑部血管,因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我们生活中所讲的“脑血管意外”、“卒中”和“中风”都属于脑血管疾病。医学研究已证实:一旦脑部发生微循环不畅通,脑组织就得不到充足的血液、氧气、养料,代谢产物不能充分顺利排除,进而就会导致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神经衰弱,重者会发生脑梗塞、中风等症。
由此得知,打通微循环,是解决三高症及并发症的最佳选择,对于心脑血管病治疗,世界卫生组织曾呼吁:安全有效,捍卫心脑肾,所以治疗与预防三高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最科学的好方法就是打通心脑微循环,强化心脑肾!
六、超级细菌;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高发
一、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光听名字就令人毛骨悚然,而其出现却与我们每个人的不当用药习惯有关,因滥用抗生素产生耐药而逐步形成。
一场常见的肺炎就几乎要了老太太的命?其抗生素耐药试验结果,16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竟有11种耐药,仅剩那些价格昂贵的高档抗生素能用。
据说每天光这些药的花费就将近元。而此无奈的发生,就源于她平日里喜欢随便吃消炎药。(钱江晚报)
二、天气寒冷,心血管疾病高发
天气变冷,人的血管收缩,血黏度增加,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很容易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缺血缺氧等,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恶化的机率。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外温差大,心血管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节。
三、当心猝死的“魔鬼时刻”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名有心脏病发作史的患者调查发现,每天上午6—9时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因此,有疾病史的人醒后别起床太猛,先躺一会儿。
最重要的是,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以“低盐、低脂、低糖、多纤维、高蛋白”为原则,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不过度劳累。
七、心脏发出的六大求救信号,你能听懂几个?
最典型
心慌、憋气和胸闷
“像是心里有小鹿乱撞”
信号描述就像心里有只小鹿在乱撞一样,常常感到心慌、憋气或者胸闷,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不畅,伴有叹息样呼吸、深呼吸或长出气后自我感觉舒适等,这些感受可以说是心脏发出的最典型的求救信号。
亚心解析对于健康人来说,在发生上述不适的时候首先要找一找是否存在剧烈运动、高度紧张、劳累、情绪低落、兴奋以及饮酒、喝浓茶及咖啡等诱因,当诱因解除时症状随之消失就不需要担心。
而对于一些人而言,如果频繁发生,且没有诱发因素,胸闷症状比较明显、持续时间长,就要考虑心脏病或者其他器质性病变,这有可能是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的预警信号。
最警醒
胸口压榨感或痛感
“仿佛胸口压上了大石头”
信号描述对于心脏来说,最早期和最明显的求救信号就是胸部不适了。当患者感受到胸口有难受的压榨感或者痛感,像有石板重重地压在胸口上喘不过气,并持续2分钟以上,这可能就是典型的心脏病发作。
亚心专家解析心脏发出此种求救信号主要因为心肌供血不足,进而引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寒冷或饱食时发生的,经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至半小时可缓解。
而发生心肌梗死时,胸痛的性质部位和心绞痛类似,但是疼痛的程度更重,不一定有诱发因素,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或有大汗及端坐呼吸等表现,而且持续数小时不能缓解。
值得提醒的是,有心脏病史的人只要出现15分钟以上的胸部急性疼痛,医院进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最急迫
呼吸困难
“大口喘气伴有濒死感”
信号描述一般源于心脏问题的呼吸困难都有这三个特征:
?呼吸困难会伴随着呼吸频率加快,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口喘气”;
?这类呼吸困难还随着体力活动的增加而加重,停止体力活动可缓解;
?呼吸困难平躺时加重,坐起来会好转。
如果出现上述特点的呼吸困难,应及时就诊。当呼吸困难、胸口有压迫感出现的同时,一些患者还会出现濒死感。
最潜藏
下肢水肿
“两只脚肿得像馒头”
信号描述水肿是由于过多的水分积聚在全身或身体某个部位所致,当浮肿伴有以下特点就应格外注意:
?用手指按压时可出现凹陷;
?先从下肢出现;
?当身体劳累或体力活动后加重;
?常常对称出现,同时伴发心脏病的其他表现。
亚心专家解析若是心脏的功能衰退,心脏的泵血功能就会下降,由于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受限,就会导致水肿,而这样的肿,一般会从身体体位较低的地方开始。
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出现水肿,医院进行检查,千万不要自行服用利尿药物。除了心脏病以外,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甲状腺疾病、血管病,都可能引发水肿,应对症治疗。
最意外
食欲不振
“不想吃饭肚子胀”
信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都会把不想吃饭归罪于胃肠道系统的问题,其实食欲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在生活中如果排除消化系统的异常却持续较长时间的食欲不振,则常常说明存在某种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另一方面,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来说,食欲变好或变坏可像镜子一样反映疾病状态的改善或恶化。
亚心专家解析为何食欲不振也要怪罪心脏呢?
?心功能不全时胃肠道供血不足,会导致消化能力下降;
?胃肠道内血管淤血,肠蠕动减慢,最终抑制了食欲;
?严重心脏病时,身体会释放一些炎症因子,也会造成食欲下降;
如果没有胃病或者其他消化道疾病,突然胃口变差,医院治疗检查,排除心脏衰竭等疾病。尤其是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需要重点防范。
最延误
疲惫、头晕眼花
“容易疲惫眼前发黑”
信号描述在生活中可以观察这些现象:
?爬相同楼梯数时,现在较以前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气短,心跳加速,疲劳感很长时间才能消退;
?整个人不能进行重体力劳动,感冒后轻微劳动也会感到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
?经常头晕眼花,有时会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
?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和空气不够等;
出现以上种种情况,要定期对心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心脏方面的问题,要及时治疗,以免发生更大危险。
亚心专家解析从供血角度看,如果心脏这个“血泵”对全身的供血量减少,对肌肉的供血减少、供氧不足,就会让人产生疲劳、无力的感觉。此外,如果给肌肉供血的血管出现了病变,也会导致肌肉供血减少,出现疲劳、乏力。
另一方面,如果出现了神经病变,从大脑、脊髓到末梢神经这些传导通路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引起疲劳、乏力。
需要强调的是:心脏病会表现为疲劳、乏力,但不能反过来推导:疲劳一定是心脏病,只能说疲劳有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前兆或是预警信号。
八
九
十
北京中医白癜风怎么样北京白癜风治疗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4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例解析,谈高血压用药
- 下一篇文章: 神奇的一分钟治疗法,秒杀咳嗽高血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