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性冠心病SPECT显像一例



病史

患者,男,61岁。间断心前区不适伴劳累性疼痛1月余。自述疼痛与劳累有关,休息后好转,每次发作约几分钟。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10年,胰岛素治疗,吸烟(+)30年,约20支/日。饮酒史(-)、家族史(-)。

入院静息超声心动图(-)、静息心电图(-)。

入院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左优势型,各支未见有明确意义的狭窄病变,冠脉血流TIMIIII级。

因胸痛症状典型,怀疑心绞痛,遂行SPECT运动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SPECT负荷试验:

静息心电图

运动高峰心电图II、III、aVF导联明显下移

恢复期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

SPECT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

负荷显像见左心室下壁有较大范围显像剂分布稀疏,静息时较之改善。右上角靶心图显示明显(左:负荷显像靶心图;右:静息显像靶心图)

提示:左心室下壁可逆性心肌缺血改变。

这是典型一例冠脉造影阴性,但是有明确缺血证据(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同时获得的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心电图均阳性、负荷心电图下壁导联改变与心肌灌注显像下壁改变相吻合)的病例,符合典型冠脉微血管性冠心病特点。

患者有长期II型糖尿病病史和吸烟史,是这类人群的高危因素。

中国相关指南指出: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oronarymicrovasculardisease,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CMVD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往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指南还明确了SPECT显像的作用:SPECT记录静息和负荷状态下心肌中的显像剂活性,进而可发现两种状态下的节段性心肌灌注减低、灌注缺损或灌注再分布征象,在心外膜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的情况下,有助于诊断CMVD所致的心肌缺血。这一技术的优点是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

该指南的专家共识还明确了原发性稳定型微血管心绞痛的建议诊断标准:(1)典型劳力性心绞痛症状但硝酸甘油疗效不佳。(2)静息或负荷状态下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ST段压低、心肌灌注缺损或心肌代谢产物增多)但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3)无创或创伤性影像技术测量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2.0。(4)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检查无明显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狭窄(20%)。(5)排除非心原性胸痛和其他心脏疾病。

该指南提出:在定量CFR技术中,核医学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技术是“金”标准。此外,随着技术和设备的进展,碲锌镉(CZT)半导体心脏专用机SPECT也可以像PET一样进行CFR的测定。国内已有两家单位安装了该设备。

冠脉造影阴性,无论医生还是患者容易对该类型冠心病造成忽视、甚至漏诊,乃至未能采取针对性改善冠脉微循环的药物治疗、以至于后期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由此可见,在冠脉造影阴性的非梗阻型冠心病中,如果患者有一定症状,特别是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应想到微血管性冠心病以及冠脉痉挛所致的心肌缺血损伤,对其引起的心肌缺血乃至心脏事件发生可能引起高度重视、不容忽视,应积极应用SPECT等寻找功能学证据、明确诊断,做好针对性药物和康复治疗。

因此,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反映冠脉灌注血流动力学为特长并可以定量测量心肌血流量(MBF)和冠脉血流储备(CFR)的SPECT或PET成像将在微血管性冠心病中诊断和治疗决策支持中发挥其应有而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冠脉造影阴性但还有典型心绞痛的患者,你还能轻易的认为患者就没有冠心病吗?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鐧界櫆椋庡彲浠ユ不濂戒箞
鐧界櫆椋庤兘瀹屽叏娌绘剤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