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疗
论文要点◆◆◆纤溶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8%,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有效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纤溶酶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程度、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时间、有效改善心电图情况,并且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引言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年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我国有2.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是心血管病患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有逐年升高趋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AcuetCoronayrSyndrome,ACS)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ST段抬高型(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NSTEACS),其中后者又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心梗(USTEMI),区别于ST段抬高型发病机理为血栓完全阻塞冠脉血管,NSTEACS则为血栓不完全堵塞动脉或微栓塞,若未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STEMI。因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积极抗栓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探讨了纤溶酶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症中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年1月至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50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6岁。入选标准:入院后经心电图、心肌酶及症状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UA型或USTEMI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使用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观察组在以上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u静脉滴注qd。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进行胸痛事件评价疗效及出血事件观察[2]。治疗前后均采静脉血查血清hs一CRP水平进行比较[3一4]。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生次数减少,发作时间减短,心电图有所改善;无效:心绞痛次数发作时间无改善甚至加重,心电图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2结果研究发现对照组中有14例仍发作胸痛最终需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组中有6例治疗无效需行冠脉介入治疗,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出血事件。2组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hs一CRP(mg/l)水平比较见表1。
血清hs一CRP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UA和NSTEMI急性期发病过程原因如下:最常见原因为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非阻塞性的血栓;冠状动脉痉挛(如变异性心绞痛)、肌性冠脉收缩(就像壁冠状动脉)以及冠状动脉前向阻力增加导致的微循环心绞痛(例如无复流状态);进行性机械性阻塞(如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炎症或者感染或者两者兼有;与增加心肌氧耗或者减少氧供有关的继发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主动脉瓣瓣口狭窄以及贫血等)。NSTEACS病人的治疗目标是稳定和钝化急性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血栓,治疗残余血流,并且进行长期的二级预防。在临床中,由于NSTEACS发病时症状、心电图不如急性ST段抬高型典型,诊断、治疗及医师认识上可能存在疏忽及延误,未能积极治疗。
纤溶酶为从长白山白眉蝮蛇蛇毒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主要作用于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使其降解为小分子可溶片段容易分解和从血循环中清除从而产生去纤维蛋白效应;同时可促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一PA)由内皮细胞释放并增强其活性故具抗血栓功能;还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度;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的功能。使用过程中未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毒副作用的报道。
总之纤溶酶在NSTEACS中使用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程度、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时间、有效改善心电图情况。使用过程中需检测凝血常规,发生出血不良反应几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一.
[2]李雁.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临床研究,,2(2):一.
[3]王亚利,胡申江,王欢,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一9的影响[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7(3):37一39.
[4]王建琼,牛华,张星番,等.急性冠脉综合征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28(3):一.
(论文来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年第16卷第7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4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食药科普用药见好就收未必对,症状好了
- 下一篇文章: 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多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