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这是心脏,心脏是一个动力器官,它要使得血液能够在全身往复的循环,所以心脏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我们其它组织器官可以休息,心脏是不能休息的,比如我们的肌肉可以放松,我们大脑通过睡眠可以放松,但是我们的心脏在任何状态下都要运动,它又类似一个发电机一样。所以心脏本身必须得先保证吃饱饭,给心脏本身供血的就是两个冠状动脉。

大家看冠状动脉分支,从主动脉根部分支,冠状动脉的各级分支,几乎全部都是直角分支。

那么这种结构上的特点,就说明冠状动脉本身是很容易受损的,这地方是压力最大的一段血管。

我们把它比喻成一个高速公路的话,这段是最高级别的高等级高速公路。

要下高速的话,而且是直角分支,我们一定要采取一个很急的刹车机制,才能避免不撞到墙上。但是血液这样流动的话是没法踩刹车的,所以血液只能在直角分支就甩出来了,高速高压的血流就会撞击血管的内膜,内膜受损以后内膜就不再光滑了。

血液里面其中有一个成分就是血小板,所以血小板遇到粗糙面之后开始出现凝集就形成血栓,它就变成血液流动的障碍物了。好在我们身体它刚好有一个溶栓机制,所以血管内部形成血栓之后,身体会立马启动溶栓机制,就把它清理掉了,所以就能维持一个这样的平衡。

如果形成血栓的速度大于溶栓速度的话,这个血栓就会逐渐变大,那么管腔就会逐渐狭窄,供血就会减少,所以脂肪就会在血栓上挂上,形成血栓和血脂混合物之后,在上面周围形成新的更多的血栓,再挂更多的血脂。

这个事情不停的发展不停的演变。最早形成血栓的那团细胞,就被血栓血脂的混合物包裹在最里面了,它不能接触血液,就不能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也不能进行养料交换。所以这部分细胞就会死掉,最后变成一个钙化的东西,变成一个硬的斑块,这时候医学上把它描述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所以大家听到的动脉粥样硬化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是动脉的本质决定的。因为它里面的压力就是大,血流速度就是快,所以内膜本来就容易受损。

冠状动脉加上它结构上的特点,它先天就是分支都是接近直角分支,所以更容易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什么原因可以损伤血管的内壁?血液里面的成分本来应该是稳定的,但是人高血糖就会损伤内壁,高血压会损伤内壁,高血脂会损伤内壁。

如果血液里面流动都是药物也会损伤内壁,很多人不知道早期的粥样硬化是什么形态。有个实验是这样的:给兔子喂高脂饮食,高脂饮食主要是两种东西,一个是熬的猪油一个就是鸡蛋黄,一煮几十个上百个鸡蛋,蛋黄就打碎拌到兔子的饲料里面,分两组一组吃健康饮食,一组是高脂饮食。几个月之后把兔子麻醉掉,解剖它的动脉管壁,里面就大量的像小米粒那样,像鸡皮疙瘩那样的东西,那是才几个月的实验模型。

如果这样高脂饮食让兔子吃个几年下去,兔子就有可能这些东西都会连成一片,这些斑块就附着在损伤的内壁上,管腔就逐渐变狭窄了。

还在一些情况下发生冠状动脉的痉挛,痉挛的话收缩管腔就更狭窄了。或者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血栓,就会造成局部的心肌缺血或心肌坏死。管腔狭窄,因为冠状动脉包括冠状动脉的各级分支,都是给心脏本身供血的。它们由于各种原因变狭窄之后一定是心肌供血不足,心肌供血不足就很难受。就有一个信号报告给大脑,难受就疼痛,这个叫心绞痛。

所以心绞痛完全是个症状,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以说冠心病是给心脏本身供血的冠状动脉,包括冠状动脉的各级分支,形成了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斑块,是管腔狭窄了,这是它的演变的过程。这是健康的血管,管腔宽大内膜光滑,血流顺畅弹性好。经过这样的逐渐逐渐的演变过程,管腔变狭窄,给心肌供血减少,就有个临床症状叫心绞痛。

我们把它放到给心脏本身供血的冠状动脉上,假如说这个部位形成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那么管腔就会狭窄,血液供应是从上到下供应的,所以被这根血管支配的心肌,就会吃不饱饭就难受,这叫心绞痛。大家试想一下,这是供血不足,如果这一段完全堵死了呢,它就不是吃不饱饭了是完全没饭吃,这叫心肌梗死。如果不是这段血管,如果是很粗的血管再往上游,很大的一根血管堵死了,这一大片心肌都没饭吃了,就叫大面积心肌梗死。当这个人发生大面积心肌梗死的时候,心脏就不再工作,不再跳动,那么人是不是就没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们心脏就像发电机一样,我们之所以还能在这儿工作是因为都有电,如果发电机停止工作,所有的电器,依赖电工作的电器全部停止工作。

像这样的心脏病发作,是突然来临的吗?一定不是,一定是逐渐逐渐演变成这样的,然后突然有一天触发了心肌血管的完全痉挛,痉挛的话完全堵死心肌梗死,来不及抢救就死亡了,所以这个病我们一定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钰林胡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1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