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柳景华成功CTOPCI所带来的



柳景华

首都医科医院

心脏内科中心副主任,心内科28病房主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冠状动脉(冠脉)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在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发病率可达18%~52%,尤其对于既往曾行冠状动脉搭桥(CABG)手术的病人,发病率可高达54%。然而,对于CTO病变的治疗策略目前仍有不同争论,主要在于是采取优化药物治疗(OMT)还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对此,不同的国家或区域其认识也不相同。在北美的医学中心,CTO患者行PCI治疗率大约为6%~9%;而在日本医学中心,CTO-PCI治疗率可接近60%。

  其实对于CTO病变采用何种治疗策略的争论已有很长的时间,而且没有定论。过去绝大多数研究证实,对于CTO患者,成功的CTO-PCI治疗与失败的CTO-PCI治疗相比,能够带来更高的生存率和更好的预后。然而年Safley等人对不同冠脉靶血管CTO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只有前降支(LAD)CTO病变经PCI开通能够降低死亡率,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CTO病变即使PCI手术成功也不能提高生存率。

  随后年韩国发表一个单中心CTO注册研究结果,该研究10年共入选名CTO患者,分为OMT治疗组(人)和PCI治疗组(人,其中PCI成功者人),平均随访45.8个月,结果显示PCI治疗组与OMT治疗组相比,在死亡率上并没有显著差异。

  年ACC会议上又公布了DECISION-CTO研究结果,更是对CTO-PCI治疗进一步提出质疑。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亚洲19个医学中心)、随机对照、非劣性研究。比较OMT和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效果,随访3年,主要研究终点为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卒中或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共入选名患者,其中OMT组人,PCI治疗组人。意向性治疗(ITT)患者中,3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率(MACE)在OMT组为19.6%,在PCI组为20.6%(P=0.)。OMT组与PCI组在死亡、心梗、卒中以及再次血运重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认为,比较CTO患者3年随访的死亡、心梗、卒中及血运重建等复合终点,OMT治疗并不劣于PCI治疗。

  此外,旧技术条件下的CTO-PCI治疗,具有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特点。美国一项注册研究统计了年至年行CTO-PCI治疗的病人,其手术成功率与非CTO-PCI病人相比显著降低(59%vs.96%;P0.),而MACE发生率则显著增高(1.6%vs.0.8%;P0.)。这些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CTO-PCI的实施。

  但实际上,目前随着CTO介入器械、观念及相应策略的飞速发展,尤其是CTO逆向技术和Hybrid策略,极大的提高了CTO-PCI的成功率。有研究统计从年~年,美国11个医学中心连续入选名CTO患者,使用Hybrid策略,CTO-PCI手术成功率可达91%,而MACE发生率只有1.7%。其他国家和地区Hybrid策略研究结果与此类似,如日本有2个医学中心CTO-PCI成功率可达97.8%,而欧洲有研究报告其成熟术者CTO-PCI手术成功率为94.4%。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CTO患者,成功的PCI手术是可以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获益:

(1)改善心绞痛症状,降低对抗心绞痛药物的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CTO病变往往得到其他冠脉血管提供的侧支循环血流,但这些侧支血流并不足以满足闭塞血管供血范围的心肌血氧需要,CTO患者仍然可能表现出心绞痛症状,或者是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有研究将压力导丝置入CTO血管远端,发现即使远端有侧支循环血流,但仍然存在明显的压力阶差变化。而在开通闭塞血管后,血流储备分数(FFR)恢复正常。也有研究表明,成功的CTO-PCI可以显著减少6年随访期内心绞痛的复发率(OR0.45,95%置信区间0.30-0.67)。PRISONII研究针对CTO置入DES和金属裸支架(BMS)进行比较,在这些患者中术前心绞痛≥3级(CCS分级)为62%,而CTO-PCI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心绞痛≥3级发生率只有25%。FACTOR研究主要比较CTO-PCI成功和未成功患者的症状、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使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结果发现,CTO-PCI成功的患者在术后1个月随访时,明显具有更低的心绞痛发生率,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显著改善。近期还有一项包括10个医学中心的研究,比较成功的CTO-PCI和非CTO-PCI对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发现二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成功的CTO-PCI由于缓解了患者心绞痛症状,因而也可以减少患者对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类)的需求,降低药物相关的费用支出和副作用。

(2)减少对CABG的需求

  对于SYNTAX积分≤22分的患者,CABG和PCI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尤其是对于只有单支冠脉CTO病变,如RCA、LCX等,而其他冠脉没有严重狭窄病变的患者,很难接受CABG手术,CTO-PCI成为其愿意尝试的首先选择。对于冠脉多支病变合并CTO的患者,CABG手术治疗效果也有质疑。因为CTO病变血管远段往往由于侧支循环供血不充分、发生负性重塑等而变得相当细小,给CABG手术增加很多困难。如SYNTAX研究中,名入选患者中有名被随机分入CABG组,其中只有32%的CTO血管搭建了桥血管。没有给CTO血管搭建桥血管的原因在于远段血管过细、病变弥漫等。此外,CABG桥血管(尤其静脉桥血管)长期的通畅率也并不满意,PRAGUE-4研究中,除了LAD桥血管1年随访通畅率较高外,LCX和RCA桥血管的通畅率仅有23%。而二次CABG手术其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成功的CTO-PCI手术可以减少对CABG的需求。

(3)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如前所述,成功的CTO-PCI较不成功的CTO-PCI能降低死亡率。近期英国一项研究统计分析了名CTO-PCI患者,成功的PCI显著提高生存率(HR0.72,95%置信区间0.62-0.83,P0.)。至于OMT与CTO-PCI长期生存率的比较,除了DECISION-CTO研究外,还有EuroCTO研究计划入选名CTO患者,主要终点为1年随访的生活质量,3年的全因死亡率和非致命性心梗发生率,目前还未公布正式结果。总之,在当前还缺乏明确的大规模随机研究结论前,CTO患者是否要行CTO-PCI还需要进行个体化规划,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CTO部位、是否斑块负荷及供血血管条件等条件。

(4)改善左心室(左室)功能

  CTO所导致的心肌慢性缺血降低患者的左室功能,而成功的CTO-PCI可以恢复左室功能和心肌重塑,从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但有研究使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显示,成功的CTO-PCI对于LVEF提高是有限的,增加5%。研究表明,CTO-PCI对于左室功能的改善并不取决于是否存在侧支循环,而是取决于CTO靶血管供血区域是否发生过心梗、透壁性心肌坏死的程度以及微循环功能是否存在。有研究使用磁共振(MRI)研究成功CTO-PCI对左室功能的影响,监测指标包括心梗透壁程度(TEI)和节段室壁厚度(SWT)等。基线TEI越小,CTO-PCI对左室功能改善就越大。SWT反应残余的正常心肌情况,SWT增加有利于左室功能改善。有研究发现,TEI25%的CTO患者,SWT显著增加;TEI25%-75%,SWT轻度增加;TEI75%,SWT不增加。此外,还有研究使用心肌核素灌注显像评价CTO存活心肌,心肌有可逆性和固定的灌注缺损,则成功的CTO-PCI能显著提高心功能,而没有核素灌注缺损的CTO病变CTO-PCI不能取得获益。

(5)降低心律失常风险,保持心电活动稳定

  目前成功的CTO-PCI对于心电活动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有限。有研究入选因缺血性心肌病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患者(n=),结果显示CTO与需要ICD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显著相关(HR3.5,95%CI1.5-8.3,P=0.)。CTO造成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缺血导致心室细胞自律性异常,以及坏死心肌和纤维化瘢痕形成电折返环路有关。因此,成功的CTO-PCI可以恢复冠脉前向血流,改善缺血,提高心肌的电活动稳定性,降低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但还缺乏明确的研究证据。

(6)提高对未来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风险的耐受力

  CTO患者一旦发生ACS,与不合并CTO的ACS患者相比,通常风险更高,预后更差。尽管没有研究表明预防性的CTO-PCI可以提高CTO-ACS的生存率,但通过回顾STEMI相关研究发现,成功的CTO-PCI较不成功CTO-PCI的患者死亡率更低。因此,成功的CTO-PCI对于未来可能发生ACS风险的CTO患者,有助于增加其耐受力。

  总之,随着介入器械、逆向技术和Hybrid策略的飞速发展,对于有经验的术者,CTO-PCI成功率得到极大提高。而成功的CTO-PCI可以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室功能,减少CABG手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稳定心电活动,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提高对未来发生ACS风险的耐受力,从而给CTO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作者:王平柳景华

推荐阅读

柳景华:PCI成功是否可改善CTO患者的临床预后?

柳景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柳景华专访:层层深入促CTOPCI学术发展

柳景华:如何化险为夷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
儿童会患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8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