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冻高冷寒潮来袭,养心养骨方法教



编者按id:editor

前几天,太阳公公还时不时的露个脸

气温还有点小回升!

甚至一度达到20℃+

就在我们以为入冬失败的时候

反转来了……

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灾害蓝色预警,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应对寒潮可能带来的影响。

受强冷空气影响,全省有明显的大风、降温和降水天气过程,最高气温可下降18℃左右,最低气温全省大部可降至3~5℃,全省偏北风力5级,阵风可达7~8级。

据中央气象台预报,近几日,中国将迎来入冬以来最强冷空气,预计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将出现明显降温和大风天气。

江西气温大滑坡,最低1℃受强冷空气影响

从今天到25日

我省降温幅度将达11~13℃

部分地区可达14~16℃

赣西北将达寒潮强度

局部地区可降至1~2℃

是的

1℃!!!

南昌

昨天还是十多度

到了今天

最高温就只有4℃!

南昌的冬天已经越来越凶猛~,你能做的只有保护好自己。要想在寒风中不受罪,提醒:这三个部位千万别受冻!3个部位千万不能受冻1颈肩部

颈部有很多血管,颈部血管受冷,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们,肩颈会有劳损,再不注意保暖,很容易雪上加霜,酸痛加剧。感觉肩颈凉的人可以出门给自己围个围脖。

警惕疾病:颈肌劳损、颈椎间盘突出、肩周炎

2腰部

腰部支撑人的上半身,带动下半身,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腰部受凉,很容易发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平时站立、行走、坐卧姿势不正确,也容易使薄弱的腰肌发生劳损。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不要为了时髦还穿着一抬胳膊、一弯腰就露出腰背的衣服,否则寒气郁结,风湿痹痛都会紧随而来。 

警惕疾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

3膝关节

作为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膝关节最怕冷。尤其秋冬季节,不仅温度低,还时常伴有寒风,短短几分钟,寒风就会侵袭未受保护的膝关节,使其受寒。人体各部位中,小腿和脚离心脏相对较远,不仅血液流经的路程长,还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跟着下降,病邪就可能乘虚而入。如果在寒冷的季节里不注意腿部保暖,经年累月,就会造成腰腿痛、坐骨神经痛、膝关节酸痛等。

尤其是人过中年,产热能力降低,如果不及时穿上秋裤,导致下肢回流血液温度降低,还会影响腿脚甚至全身的营养、生理状态。虽然年轻人机体产热功能好,但长时间处在风寒湿冷的环境里,可能会造成机体损伤,如血液吞噬细胞增生、肌纤维组织炎等,并在中年以后陆续发病,为晚年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

警惕疾病:骨性关节炎、风湿关节炎等

给器官"御寒",你准备好了吗?

寒潮来袭,气温降低,你的身体真的准备好了吗?下面的健康指导帮你给器官做好“御寒”。

1.血管遇冷收缩易变脆

专家介绍:“气候变化时,血压波动性增大,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血管弹性本身就比年轻人差,所以出现脑出血等意外的几率更高。”对高血压患者来说,冬季比夏季更难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入冬时做个血压监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

晚上早点睡。熬夜时,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吃点血管“清道夫”。山楂、燕麦、黑木耳、金橘、茄子、红薯、大蒜、洋葱这八大食物最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

 2.心脏最怕温差大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电机,到了冬天,为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它更得加倍努力工作。这也使得冬天成为心脏的“多事之秋”。

在寒冬季节,室内外温差大,加之气候干燥,人的生理机能反映比较迟缓,时常处于一种应激状态,这样就加大了心脏的负荷;更严重的时候,冠脉痉挛还会引发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管堵塞,造成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发生。

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外出时要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睡前用热水泡泡脚。

洗澡时先放热水,等水温合适后再脱衣服。

 3.肺早晨雾气最伤肺

冬季寒冷、干燥的空气,都要经过“肺”这个气体交换站进入体内。此时不加以保护,不仅会诱发咳嗽等一些呼吸道疾病,还非常容易落下病根,导致来年复发。

积极补充水分有助于养肺。大量饮水,也可以从呼吸道“摄取”水分。比如,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从杯口缓缓深吸水蒸气,每次可做10分钟左右,早晚各一次。

冬早晨雾气寒冷浓重,过量吸入会对肺造成很大的损伤。有晨练习惯的老人最好等9点之后,阳光明媚雾气散去再锻炼。

  4.胃冬季代谢会变慢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这时正是脾胃病的高发期。天气变冷,胃本身也会有些倦怠,如果食用过冷、过生、过硬的食物,会给胃带来额外的负担。

冬季要多吃温软、易于消化的食物,并尽量做到少食多餐、睡前3小时内不吃东西,让胃可以劳逸结合。

 5.鼻子防止病菌从鼻入

鼻子是人体整个呼吸系统的“窗户”和“换气孔”。

冬天鼻黏膜直接接触冷空气,其黏液分泌减少,毛细血管变脆,鼻子的“屏风”作用也容易变差,从而导致有病菌的空气直接进入肺内,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几率。此外,冬天也是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的高发期,让许多老病号苦不堪言。

每天坚持按摩鼻翼。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晨起、晚睡前各一次,增加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睡前用温淡盐水清洗鼻腔,防止鼻黏膜干燥,滋润、清洁双重功效。

在空气质量较差的雾天,或从温度较高的室内外出时,戴上口罩。

 6.耳朵抗冻能力最差

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神经末梢,血流量少,到了冬天格外怕冷。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

但是,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耳朵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

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也格外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外出时带上耳罩,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可以迅速用手搓一下耳朵,让其快速回暖。

耳朵受冻后,不宜热水热物敷贴,这样会导致症状加重。

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过一个温暖、健康的冬天吧!

天冷了,千万别这样叫醒孩子!当心造成杀伤性叫醒!

通血管,防三高,简单吃,全面补,三七功效扛扛滴!

编辑/李志豪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哪家医院看最好
白癜风哪里可以根治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8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