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5个妙招指导大家冬至养生,健康
今天的18时44分,我们迎来冬至节气。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这是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天慢慢变长。因此,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古时也喻意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意味着接下来寒冷将至,寒冷容易引起心血管收缩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随着冬至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又进入了发病的高峰期,而很多患者在冬季不知道该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或加重。
下面5招收藏好,让你健康过冬至!
1、一定要保暖
天气一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这无形中加重了心脑血管的负担,从而引发中风、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急症,故应注意防寒保暖。但居室温度最好保持在15℃~20℃之间。同时还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冠心病患者冬天洗澡不宜过频;洗澡时除了要保暖外,还要保持空气流通,避免过度闷热;若在洗澡过程中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绞痛等征兆时,应立即离开浴室并躺下休息。另外,在每天临睡前,可用热水泡泡脚;早晨醒来后别立即离开被窝,先在被窝中活动身体,同时请家人把室内弄暖和;洗脸、刷牙用温水。
2、合理饮食
冬季气候干燥,故冠心病人在寒冷季节要多喝温开水。膳食总体上要多进食一些容易消化吸收且富含营养的清淡食物,因为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在进食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致血脂升高,血黏稠度增加。要低盐、低脂肪,避免暴饮暴食,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
伴有头昏、眩晕,面颊经常充血,局部有麻木感的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取量,可用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制品代替一部分动物蛋白饮食。伴有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为了缓解脑动脉硬化症状,可常吃黑木耳、银耳等。胆固醇过高者,不要吃煎炸食品。
另外,要禁忌烟酒。抽烟可使血液黏稠,血管狭窄,争夺供给心脏的氧气,加重心脏负担;大量喝酒会扩张血管,血流加速,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3、适当运动
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过度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最终导致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而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因此,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可以适当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如跳舞、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娱乐心身,调和气血。
最好是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上午十点后至下午四点前较合适,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另外,平时要坚持早睡晚起,中午最好安排半小时以上的午睡。充足的睡眠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调畅情志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当人处于暴怒、悲伤、亢奋等激烈情绪时,交感神经也会随之兴奋,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急性事件。因此要调节情绪,注意保持心态平和和精神愉快,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等情绪。
5、坚持治疗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冬天应坚持做血压监测,血压异常波动会直接诱发心梗、脑卒中、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问题。一般来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正常血压值为/80毫米汞柱以下,如果测得的血压已达到或超过/90毫米汞柱,就说明你的血压发生了质的变化,医院就诊。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切忌擅自减药或停药,如果不经医生允许,自作主张调整药物用量,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过高则会诱发脑出血,过低则会引起心绞痛和脑血栓等。临床上因擅自停药或漏服药物发生心脏突发事件的患者并不少见。
冬至美食,你今天吃了吗?
北方 饺子
饺子,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叫其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南方 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天冷了,别忘了问候父母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林清玄:季节十二帖之冬至)
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橙医生、百度百科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6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抗氧化排毒人要长寿血要常清一招将
- 下一篇文章: 今冬心梗席卷31个省这张预防卡片大家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