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静脉桥血管有新方法Circulati
对于冠脉搭桥手术,大隐静脉仍然是主要的桥血管,占80%。桥血管阻塞是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原因。
先前的研究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不接触(即No-touch)大隐静脉桥血管采集技术可以降低桥血管的闭塞率。
近日,Circulation医院胡盛寿院士牵头的首个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在冠脉搭桥手术接受大隐静脉桥血管的患者,不接触技术可改善桥血管的通畅性,且有更好的临床预后。
与传统方法相比,不接触式大隐静脉桥血管采集技术使得大隐静脉桥血管闭塞和心绞痛复发风险降低近50%。
研究在年4月至年6月期间,纳入7家医院的例接受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不接触技术或传统静脉采集方法进行大隐静脉采集。
所有患者均通过下肢开放纵行切口获得大隐静脉。在不接触组,静脉外膜和血管周围组织保持完好。不允许使用注射器进行强制手动扩张。常规组剥除静脉外膜,用剪刀进行钝性剥离,然后用注射器和储存溶液轻轻扩张静脉。
在随访期间,例(96.0%)患者在冠脉搭桥手术后3个月接受了CT检查,例(92.2%)患者在术后12个月接受了CT检查。
在3个月和12个月时,不接触技术组的大隐静脉桥血管阻塞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图1)。
图1不接触技术在搭桥术后3月及12月显著降低了静脉桥阻塞率
3个月、12个月时,不接触技术使大隐静脉桥血管阻塞风险分别降低43%和44%。
不接触技术组的静脉移植通畅率达92.7%,接近国外文献报道的乳内动脉(89%)和桡动脉(93%)桥的通畅率。
12个月时,不接触技术组的心绞痛复发率也较低(2.3%vs.4.1%),心绞痛复发风险降低45%(图2)。研究首次证实了不接触技术可降低心绞痛复发率。
图2不接触技术显著降低搭桥术后心绞痛复发率
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8%vs.4.3%)。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中风和靶血管血运重建均未观察到显著差异。
作者认为,通过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桥的血管闭塞率较低,可能是由于减轻外膜损伤,保持内皮结构完整,从而减缓了内膜增生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该研究也证明了在不同患者亚组及不同心脏中心,通过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的效果的一致性。
对于不接触技术,术者的技能和经验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早期移植静脉闭塞主要由技术失误和桥血管痉挛引起。
而该研究提示,在不同的旁路技术、医院中,无接触技术的有效性没有显著的异质性,而且不接触技术降低移植静脉阻塞率并不受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不接触技术对术中切口缝合和术后伤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这些伤口并发症大多较轻,大多不影响影响长期生活功能或质量。而且通过专业的手术技能培训,可以显著减少不接触式静脉采集后的腿部伤口并发症。
两组之间的腿部二次缝合干预发生率无差异(0.9%vs.0.4%)。没有患者出现严重的伤口并发症,如坏死或骨筋膜室综合征。
出院前,不接触组较多患者术后出现腿部伤口渗出(4.3%vs.1.9%)、麻木(23.2%vs.17.8%)和水肿(19.0%vs.12.9%)。
在3个月的随访中,不接触技术与较高的腿部创伤手术干预率相关(10.3%vs.4.3%)。两组之间12个月的持续疼痛或额外的手术干预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发现,在试验的入组期间,不接触组主要腿部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持续下降。
研究者认为,不接触技术有临床获益,可以在中等收入国家医院推广。
来源:TianM,WangX,SunH,etal.No-TouchVersusConventionalVeinHarvestingTechniquesat12MonthsAfter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Surgery: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Circulation.Sep13.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F:FE8, F1:9D73F1E4, F2:4CA6DE6B, F3:54ED, T:, y:FED5DFAF }"href="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13777.html
- 上一篇文章: 招聘中国船舶集团公司第七零二研究所
- 下一篇文章: 心绞痛根本未必会胸痛,反而直接猝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