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生命中不能承受的痛,叫不稳定型心绞



前段时间,一篇《34岁小伙口述:加班胸口疼了一下,离死亡竟这么近!》火遍朋友圈。

文中提到,34岁小伙子刘政,平日工作强度和压力大,某日下班回家突然出现胸口痛症状,疼的刘政杵着胸口原地站了几分钟。后来疼痛缓解,但之后的两个月,刘政频繁地犯胸口痛的毛病,最后一查,竟然是严重的冠心病。

对于中年人来说,好像冠心病,心绞痛,都是老年人专有名词,却没想到离自己也这么近,离死亡也这么近。

很多中年人,通常肩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因为要养家糊口,他们工作很卖力,不敢辞职不敢病。同时,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处于高压状态,因为会担心被年轻人淘汰丢了饭碗。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可作为心梗的高发群体,这届成年人,真的挺容易生病的。

在临床工作中,这几年已经遇到过好几例20几岁就心肌梗死的患者,而且心梗的发病年龄逐年降低。

现在,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什么是心绞痛,以及,一种危险的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

典型心绞痛的特点

疼痛部位在哪?

典型心绞痛的部位是位于胸骨(胸部正中)后,可在咽喉部,也可见于左前胸,甚至在下颌或剑突下上腹部,疼痛可以向左肩部、左臂内侧、无名指、小手指、颈部、下颌及咽部放射。不同患者的心绞痛可在不同部位,但同一患者的多次心绞痛发作部位固定,在同一部位发生。

疼痛感什么样?

“压迫感”、“沉重感”、“紧缩感”、“憋闷感”、“压榨感”或“窒息感”,可见它更多地表现为各种不适的感觉,而很少表现为针扎样或刀割样疼痛。

诱发因素是什么?

最常见的心绞痛类型为“劳力性心绞痛”,疼痛发生于体力活动(如快步行走、赶汽车、上楼时、骑自行车、爬坡)的进行中,而不是活动结束后。诱发原因也可能是情绪的剧烈波动,饱食与寒冷的气候时更易发作。

也有发生于安静休息或者睡眠时发生的心绞痛,这种情况可能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冠状动脉的狭窄已经达到严重程度,尤其是在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后发生血栓时,很不明显的诱因就足以引起疼痛的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应高度警惕,很可能在近期会发生心肌梗死,亟待科学的治疗。

疼痛持续时间?

典型的心绞痛持续时间为3~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而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持续时间长,可达30分钟以上。

缓解方式是什么?

在体力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停下活动,原地站立数分钟,就可以缓解。应特别提出的是心绞痛发作时,为尽快缓解疼痛,患者应该采取站立位或者坐位而不是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荷,也就减少了心肌的耗氧量。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90%以上的心绞痛可以在1~3分钟内缓解。对疼痛时间较长,休息和(或)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不能缓解者,不能排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更应该尽快就医。

不稳定性心绞痛

以下所叙述心绞痛均为不稳定性心绞痛,这种心绞痛可能随时会转变为急性心肌梗死:

初发型心绞痛:

以前从未发生过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初次发生劳力性心绞痛,时间不到1个月;以前有过心绞痛,经过有效的治疗,病情已经稳定,但是近1个月再次复发或加重的心绞痛。

恶化型心绞痛:

患者原来患稳定性心绞痛,但是在近3个月内,疼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发生变化,呈进行性恶化趋势。这型心绞痛容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者猝死,但经过积极科学治疗也可以逐渐恢复为稳定性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

是指急性心肌梗死后,一个月内再次出现的心绞痛,如果不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可能再次发生心肌梗死。

很多时候,大家没有专业知识,判断不准,可以到我医院来咨询。医院在急诊科专门设立了胸痛门诊,由心内科专科医师坐诊,就诊方便。亲们,您们的身体担忧,就交给我们吧。

供稿: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帅

审稿:医院心血管内科刘锦光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11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