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应属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胸痹”、“心痹”的范畴,如《灵枢·五邪》有“邪在心,则病心痛”,“心病者,胸中痛,胁下痛”的条文;又如《灵枢·厥论篇》:“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这些病症的发病部位、性质及预后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相类。冠心病病机较为复杂,常见的有寒凝、气滞、血瘀、痰阻、气虚、阴亏等。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表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属“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以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外邪内侵为诱因。其病位在心,以气滞、血瘀、痰凝,心脉痹阻不通等为基本病机。患者以中老年人为多,与心肾不足有一定关系,故治疗常标本兼顾,通补兼施。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心气、心阳、心阴、心血之不足,标为血瘀、痰浊、气滞、寒凝等。但从临证看本病气虚血瘀最为多见,因此对本病的治疗当以益气活血为大法。但人是一个整体,诸脏之间互相影响,虽说本病病位在心,但肝脾肾的失调也可加重本病,假如它们所致的兼挟证治疗不当也会影响临床效果,因此认清兼证也是很重要的。常见的兼证为气滞、痰浊、肾虚、心神不宁、心阳不振。气滞的主症为胸闷痛、胁肋胀满、性急易躁、脉弦;痰浊主症为舌体胖、苔腻、腹胀纳差、口粘;肾虚的主症为腰背酸痛、腰膝无力;心神不宁的主症为眠差梦多;心阳不振的主症为后背发凉、畏寒喜暖、尺脉沉。另外冠心病患者常常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临证用药时稍佐“对病”之品往往可取得持久稳定的效果。总之,治疗心绞痛应以益气活血为主,抓住具有特征性的症状辨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心胸痛是最早出现、最为突出的症状,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且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久,患者常有恐惧、濒死感。严重者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律失常,可发生猝死。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暴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心绞痛可防可治,早发现早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诊治,不必过于担心,但也不能疏忽大意,因为心绞痛进一步发作就是心肌梗死、心衰,甚至猝死。
如何辨别你是否得了心绞痛?
发作性的前胸憋胀感、发作性的颈部紧缩感,发作性的前胸正中部的烧灼感并向颈部放射,这些症状有时伴有颈部、下颌、肩膀、上肢的憋胀、酸沉,发作时间多在早晨起床后,多在快步行走、骑自行车上坡时发作,停止活动后2-3分钟可以很快缓解。如果你有了上述的不适症状,很不幸的告诉你,你已经患了心绞痛,请尽快就诊治疗。
心绞痛的特点:
1、胸部的不适是在活动的情况下发作,如果是在休息时发作多半不是心绞痛。2、发作持续时间一般3-5分钟,如果持续时间半小时以上,乃至数小时,甚至几天才缓解,也不是心绞痛。3、如果是单纯的肩膀疼痛,单纯的上肢疼痛、单纯的后背疼痛,而不伴有心前区不适,这些一般不是心绞痛。也就是说心前区不适发作时肩膀也有不适感,心前区不适缓解,肩膀不适也缓解,同时发作同时缓解才是心绞痛引起的肩膀疼痛、上肢疼痛。4、尽管“心绞痛”的命名带有“痛”,但患者的感觉多不是疼痛,而是胸闷、胸部憋胀感、颈部紧缩感、前胸正中部的烧灼感,下颌的酸胀感。发作性的前胸憋胀感、发作性的颈部紧缩感,发作性的前胸正中部的烧灼感并向颈部放射,这些症状有时伴有颈部、下颌、肩膀、上肢的憋胀、酸沉,发作时间多在早晨起床后,多在快步行走、骑自行车上坡时发作,停止活动后2-3分钟可以很快缓解。
刘氏中医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10820.html
- 上一篇文章: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 下一篇文章: 会议常见慢病管理路径及规范化诊疗技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