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是冠心病,为啥一直让我吃抗血小板
1、为什么冠心病患者必须吃抗血小板药?抗血小板在预防心肌梗死的地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继而出血和官腔内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破损释放炎症因子,激活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从而使血管闭塞造成心肌缺血引发一系列症状,血小板激活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抗血小板是预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治疗手段。
2、抗血小板药物的分类
(1)环氧化酶抑制剂:抑制血小板话说四烯酸(AA)代谢,阻止血小板AA衍变为血栓素A2,从而发挥抗血小板作用。代表药物有阿司匹林。
(2)ADP受体拮抗剂:阻断活化血小板释放的ADP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包括氯吡咯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等。
(3)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主要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为血小板聚集终末环节抑制剂,抗血小板作用强。包括阿昔单抗、替罗非班和依替巴肽等。
(4)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腺苷脱氢酶抑制剂:主要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和腺苷脱氢酶,使环腺苷酸及腺苷浓度升高,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包括西洛他唑和双嘧达莫。
3、抗血小板治疗
(1)阿司匹林:除非有禁忌症,所有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都应尽早阿司匹林治疗,首次mg,随后75-mg每日一次无限期维持。小剂量和大剂量阿司匹林的减少血管事件方面是相似的,但大剂量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是大幅增加的,所以推荐小剂量阿司匹林。
(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咯雷或替格瑞洛作为活动性胃肠道出血、阿司匹林过敏或既往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氯吡咯雷可作为抗血小板治疗的替代药物,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随后75mg每日一次。对于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建议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或替格瑞洛,维持一年,阿司匹林首次mg,随后75-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首剂负荷量,随后75mg每日一次或替格瑞洛mg负荷,随后每次90mg每日两次。PCI术后建议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或替格瑞洛至少一年,如多支血管严重病变多支架置入在亚急性期可将ADP受体拮抗剂氯吡咯雷剂量加倍。鉴于替格瑞洛起效快,急诊PCI术前建议使用替格瑞洛负荷剂量mg。
(3)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口服制剂作用尚不确定,阿昔单抗为膜糖蛋白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介入术中抑制血小板聚集。人工合成的替罗非班、依替巴肽主要用于计划接受PCI术的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
4、注意事项
(1)对于老年高危出血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应适当降低用药剂量;
(2)80岁以上人群尽量不采用双联抗血小板;
(3)阿司匹林减少尿酸的消除,可诱发痛风;
(4)阿司匹林有过敏风险,引发哮喘和其他过敏反应;
(5)活动性出血(急性胃肠道溃疡、胃肠出血、颅内出血)禁用;
(6)避免与肝药酶抑制剂联用,如奥美拉唑、酮康唑、克拉霉素等。
5、抗血小板治疗中的消化道损伤预防
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对胃粘膜刺激并减少前列腺素对胃粘膜的保护可使消化道损伤危险增加2-4倍,氯吡咯雷抑制胃粘膜溃疡的愈合,抗血小板治疗的同时保护胃粘膜有重要意义,首选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次选与抗血小板药影响较小的雷贝拉唑、泮托拉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zz/10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春节期间需警惕这些药物沾酒就倒
- 下一篇文章: 今日大暑,湿热最盛养生关键在这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