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并非都因心脏病引起,或是焦虑症引起
有些病患因心绞痛进行检查,可是却没发现病变,检查后得知患疾病是焦虑性障碍中的惊恐发作,而不是心绞痛,经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抗焦虑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李太太,59岁,一段时间以来,因间断出现心悸、左胸疼痛、胸闷、气短、紧束感或濒死感,伴心情紧张、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而就诊于心脏内科或急诊科。因诊疑冠心病冠心病或心绞痛、心肌缺血等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甚至做了核素心肌显影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的诊断。她服用了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治疗,均未能明显改善症状。鉴于心内科3个多月的检查、治疗无效,医院诊治。
李太太所患疾病应是焦虑性障碍中的惊恐发作,而不是心绞痛,经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及抗焦虑药物治疗后效果良好。
随着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增加,焦虑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心理卫生问题。据报道,因心绞痛就诊的患者中,约有13.7%可诊断为焦虑症,80%心脏监护病房的病人有焦虑性障碍,非冠脉性胸痛患者中有31%为惊恐性障碍,23%为广泛性焦虑障碍,约一医院的有关科室。
由此看来,当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时,如果在心内科或急诊科反复检查未发现心脏病的证据并给予相应治疗后仍不能缓解症状,应到精神科就诊,确认是否患有焦虑性障碍。
那么,若不幸得了心脏焦虑性障碍该怎样解决呢?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心脏焦虑性障碍的解决办法。
心理专家指出,克服焦虑症最有效的方法,关键在于自我的坚持与努力。焦虑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想治愈,还需从根本上解开患者的心病,还需长期的维持式自我调节。
研究人员证实,精神性焦虑除了与遗传原因相关外,与心理因素也同样存在着明确的联系。而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抑或难题,是主要的诱因之一。生活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制约着人的认识,并影响着人对事物的态度。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估,是导致情绪变化的直接原因。当生活出现难题或处境不顺时,有些人就会过于紧张,并且总把目光紧盯在同一件事上,因此也就成了精神性焦虑的危险人群。
首先医生和患者要正确认识心脏焦虑性障碍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共同详细分析心脏焦虑性障碍的治疗方法,必要时进行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心得安试验等检查,向患者仔细解释病情,让患者解除不必要的顾虑。一般不必卧床休息,应生活有规律,去除不良生活习惯,适当参加体力活动。
患者也可以采取一些自我防治措施来进行心脏焦虑性障碍的治疗。当出现症状时,可采取放松疗法。
具体做法是以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或躺椅上。首先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头部,咬紧牙关,然后将牙关松开,咬牙的肌肉就会产生松弛感。
接着把注意力转移到颈部,尽量使脖子的肌肉紧张,感到酸痛,然后把脖子的肌肉全部放松。
第三步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两手上,将两手用力握紧,直至发麻、酸痛,然后放松,放在舒服位置,保持松软无力状态。
第四步是把注意力移到胸部,先做深吸气,憋几秒钟,缓缓把气吐出,如此反复,让胸部觉得轻松为止。如此类推,依次将注意力集中于肩部、腹部、腿部,逐次放松。最后,全身软软地处于轻松状态,保持2-3分钟。按此法学会放松全身肌肉,并记住放松的次序,每日照此法做2次,持之以恒必有效。
小编提醒,患者一定要及早接受治疗,不要等症状严重才后悔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8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完美生活经心绞痛可能导致牙疼
- 下一篇文章: 扩散滑县将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再次申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