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心绞痛需要放支架吗
稳定型心绞痛需要放支架吗?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型冠心病。支架植入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对于很多稳定型心绞痛的病人,医生并未给予支架治疗,引起病人的担忧。
什么是稳定型心绞痛?
最常见的稳定性冠心病,其主要特点有:
1.胸骨后不适感,常为压迫、发闷、紧缩或胸口沉重感,有时被描述为颈部扼制或胸骨后烧灼感,常持续数分钟至10余分钟;
2.劳累或情绪可诱发;
3.休息和/或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后数分钟内可缓解。
简单而言,稳定型心绞痛就是时不时的感到胸闷、胸痛,可短时间自行缓解,经常活动后发作。
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要区别
主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前者胸痛持续时间长,硝酸酯类不能缓解,甚至濒死感,患医院就诊,而后者则包括新发心绞痛、自发出现的心绞痛以及明显加重的劳累引起的稳定性心绞痛,需要着重区别。
冠心病为什么要放支架?
冠心病由于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劳累等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时可出现心绞痛发作,严重时血管闭塞、心肌细胞坏死,而支架可以疏通狭窄的血管,保持血流供应从而治疗冠脉狭窄。
稳定型心绞痛要放支架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血管狭窄越重,缺血程度也重,风险也越大,从解剖结构上,放支架似乎是更好的选择。根据年《稳定型冠心病诊疗指南》,稳定型心绞痛首选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后仍有明显缺血表现的病人才会考虑支架植入或血管重建。
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减少了支架副作用,支架使用的频率有所增高,而病人往往也认为支架植入后预后会更好,尤其是重度狭窄的患者。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顶级期刊最新研究
今年,国际顶级期刊新英格兰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纳入名中重度稳定型冠心病病人,平均随访3.2年,通过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的对比,证明了介入治疗并不会减少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发生率,两者间没有明显差异。结合既往研究成果,稳定型冠心病轻中重的患者均应首选药物治疗,支架不能明显改善预后。
因此,稳定型冠心病的病人不需要盲目地植入支架,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医院就诊
冠心病的诊治需要专业医师介入,未医院就诊,切不可依据症状自我诊断,本文旨在消除患者疑惑和焦虑,临床诊治应听从医师意见。
史大卓,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二级教授,国家中医心血管病重点专科主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治疗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肌梗死、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长按识别并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3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绞痛患者如何选用中成药
- 下一篇文章: 抗心绞痛药物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