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的误区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由于心肌缺血引起胸部和或其附近部位的不适感。典型的心绞痛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到症状缓解。

诱因:劳动、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等;

部位:胸骨后和心前区常见,可放射到其他部位;

疼痛性质: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

发生时间:多于活动中发作,少数会在活动后;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仅2~10分钟;

发作频率: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天内多次;

缓解方式:停止活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很多人对心绞痛不重视,其认为这种疼痛忍一下就好了,医院找专科医生就诊。需要强调的是,一旦患者出现了心脏的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窒息感或胸闷等症状,极可能是心绞痛征兆,医院就诊并采用规范治疗心绞痛的主要危害,一是可以导致心肌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脏的射血减少。有可能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那么一旦出现心肌梗塞。心肌的坏死部分将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改变。

心绞痛一定会痛吗?

其实,“心绞痛”这一名字很容易使公众和患者产生误解,认为心绞痛一定会伴随痛感,而且疼痛部位一定在心脏附近,其实这些都是误区。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但可能会有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窒息感或胸闷等症状;即使患者有痛感,也可能是因为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比如后背、肩膀、手臂疼痛等。

症状不一定在心前区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位于胸骨中上段之后,也可位于左侧心前区,范围约有手掌大小,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但如果认定心绞痛只会发生在心脏所在的部位,就大错特错了。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通过身体的内脏神经系统放射到其他部位,但一般不会放射到下肢。这种“放射痛”很容易被误诊:向两侧放射到肩臂和手,常被误诊为肩周炎和颈椎病;向后放射到后背,可能误诊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向上放射到颈、咽、下颌、面颊部和牙齿,易被误诊为咽炎、三叉神经痛、牙病和下颌关节疾病;向下放射到上腹部,可被误诊为胃病、肝胆疾病。   

胸痛不一定是心绞痛。

  胸痛不光源于心脏,也可由其他组织病变引起。现在心血管疾病高发,不少人有点胸痛就怀疑是心绞痛,紧张害怕。胸部的脏器以及上腹部的消化器官都可以引起胸痛,包括胸壁肌肉、肋骨或肋间神经、骨关节等部位的疾病,如带状疱疹、颈椎病、肩周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栓塞等;消化系统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痉挛、胆囊炎等;其他循环系统病变,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等;神经或心理方面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等。如果经常胸痛,应到相关科室排查。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