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实异治辨治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体会



冠心病心绞痛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制剂后迅速消失。中医属于胸痹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辨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1、病因病机决定虚实异治治则

对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认为疼痛的出现,乃胸阳被阴邪痹阻所致。正如《医宗金鉴》所说:“胸背者,心肺之宫城也。阳气一虚,诸寒阴邪,得以乘之,则胸背之气,痹而不通,轻者病满,重者病痛,理之必然也。”可见,心绞痛的出现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所致。所谓本虚是指心阳不振为其根本。心为君主之官,主一身阳气。心阳衰,则阴邪趁虚而入。另一方面,阴邪如何产生,如何痹阻心阳呢?这里的阴邪主要有寒邪、痰饮、瘀血等因素。阳气衰,则阴寒自生,加之外寒侵袭,两寒相合最易痹阻血脉,故冠心病心绞痛多发生于秋冬或冬春交接之时,此时天气转寒而采暖尚未完备,机体不能适应气候寒变,病发于心。痰饮乃脾虚运化失司,水液停聚所致,故有“脾为生痰之源”之说。痰饮为阴邪,易伤阳。心阳虚衰,中焦痰饮趁虚上乘,可痹阻心阳,病发疼痛。瘀血亦为阴邪,乃血液停积之意,血行失度使机体某一局部的血液凝聚而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经形成,就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而存在于体内,故瘀血又是一种继发致病因素。

冠心病心绞痛辨证首先辨别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标实者:闷重而痛,兼见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者,多属气滞;胸部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或弦数者,多属痰浊;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为寒凝心脉所致;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由心脉瘀滞所致。本虚者:心胸隐痛而闷,因劳累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结代者,多属心气不足;若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厥冷,神倦自汗,脉沉细,则为心阳不振;隐痛时作时止,缠绵不休,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则属气阴两虚表现。2、冠心病心绞痛的虚实异治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5条为虚实辨治提供了依据:“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适于心阳不振,气机壅滞导致心中痞塞,胸腹满闷不舒,针对实证而设,亦为“急则治标”之法。

验案举例:

张某,男性,58岁。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冠心病支架术后一个月,仍胸痛,胸闷,憋气,急躁易怒,口苦,纳差,舌暗红,苔黄略厚,脉滑。现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mg,每日一次;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一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mg,每日2次;盐酸贝那普利片10mg,每日一次;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每日一次,血府逐瘀胶囊6粒,每日两次。通过中医辨证,证属痰瘀互结,气郁化火。急则治其标,宜豁痰宽胸,理气祛瘀,方选枳实薤白桂枝汤、升降散、小柴胡汤加减,瓜蒌25g,薤白12g,桂枝6g,枳实10g,厚朴10g,柴胡10g,黄芩10g,僵蚕12g,蝉蜕6g,赤芍10g,桃仁10g,牡丹皮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西药继续服用,血府逐瘀胶囊停服。10月23日复诊,诸症减轻,无急躁易怒,原方去柴胡、黄芩,连服21剂,症状明显减轻,后治以补气养血活血法而收全功。

人参汤,即理中汤,温补中焦,益气固本,针对虚证所立,塞因塞用,亦为“缓则治本”之法。

验案举例:

李某,男,67岁,农民。年5月27日初诊,既往有冠心病史5年,时常胸痛胸闷,每日服用复方丹参滴丸,近1个月来心胸疼痛加重,日发作5、6次,多于劳累后发生,伴汗出,少气懒言,口唇发绀,四肢不温,脘痞,大便溏薄,每日2-3次,舌淡黯,苔白,脉弱。心电图显示Ⅱ、Ⅲ、AVF、V5、V6导联ST段下移0.1-0.2mv,T波倒置。证属阳虚寒滞血瘀,应结合病机标本兼治,宜补气散寒,活血止痛。方选人参汤加减,红参8g,干姜8g,炒白术10g,炙甘草10g,桂枝8g,薤白12,川芎10g,当归10g,元胡12g,柏子仁12g,远志10g,五味子10g.7剂,水煎服。停服复方丹参滴丸。服药后胸痛大减,汗出减少,脘痞基本消除,便溏改善,每日1-2次。守方继进,加重红参量为10g,干姜10g,桂枝10g,药后症状日见好转。原方稍事出入服用50余剂,胸痛、心悸逐渐减轻,余症亦失,复查心电图显示:Ⅱ、Ⅲ、AVF、V5、V6导联的ST段下移0.-0.05mv,T波正常。

《金匮要略》第九篇第5条为虚实辨治提供了依据:“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枳实薤白桂枝汤适于心阳不振,气机壅滞导致心中痞塞,胸腹满闷不舒,针对实证而设,亦为“急则治标”之法。

3、讨论

初涉临床之时,依据心主血脉之功能,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采用活血化瘀之法,部分患者收效甚微,甚至有的由于出现耗气伤阴而表现出全身乏力,心悸、胸痛反而加重的现象。后来通过不断的学习《金匮要略》,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逐渐全面了。冠心病心绞痛辨治有虚实之分,立通、补两法,属同病异治。枳实薤白桂枝汤,针对实证而设,亦为“急则治标”之法;人参汤,即理中汤,针对虚证所立,塞因塞用,亦为“缓则治本”之法。案例一,患者证属痰瘀互结,气郁化火,而服用的血府逐瘀胶囊的作用是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未能完全针对病机,因此效果不佳,后通过辨证论治,选方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小柴胡汤疏肝解郁,升降散方中的僵蚕、蝉蜕透达郁热,火郁发之,三方合用切中病机故能取效。案例二,患者证属阳虚寒滞血瘀,而服用的复方丹参滴丸作用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不能完全契合病机,因此效果不佳,改服人参汤加味治疗,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故能取效。上述案例提示,冠心病心绞痛属虚实夹杂,治疗原则当祛邪与扶正并举,标本兼治,临证时注重“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尤在泾说得好:“盖去邪之实,即以安正;养阳之虚,即以逐阴。是在审其病之久暂与气之虚实而决之。”这样临床才能取得佳效。

(文:赵松盛)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请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