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高血压患者秋天怎么过
国庆佳节马上就要来啦,全国都已进入秋季。俗语说:一阵秋雨一阵寒。季节变换、天气转凉,心血管病人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期有明显的季节特点,高峰期在秋冬两季。那么,秋天为何心脏疾病高发?
首先,气温下降使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脏的负担也就增加了。
其次,天气变冷能使血流缓慢,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同时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易于形成血栓。空气寒冷还能诱发冠状动脉的收缩甚至痉挛,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此外,温差的变化,可使人机体免疫细胞倦怠,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影响肺部通气功能,使心肌相对缺氧,也是诱发心脏疾病的常见因素。怎样在秋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一、按医嘱坚持服药。根据医生的诊断来适当调整服药剂量和服药时间。冠心病和高血压都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在秋冬季节,气温变化,药物剂量往往需要进行调整。请遵医嘱调整药物。
二、饮食要平衡。除米面、豆类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钾、镁的水果。控制食量,少吃油腻。可适当多吃冬瓜、萝卜、西红柿、茄子、土豆、藕、洋葱、绿叶蔬菜、海带、香菇、木耳及猕猴桃、柚子、山楂、苹果、香蕉、梨、柑橘等,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可对抗钠离子对血压升高的作用,同时也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蛋白质则适当多吃鱼虾等水产品以及鸡鸭等禽类(白肉),少吃猪牛羊肉等红肉。老年人尤其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三、少动怒。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使得心经、心包经的通畅,这在中医里就是“肝气条达”,也就是肝经比较畅通,这样的话,血就不容易发生“堵车”。
四、晨起多躺10分钟。高血压患者起床应遵循“三个半”原则,即醒后平躺半分钟,坐起后保持半分钟,把腿放在床沿坐半分钟。秋季应该将平躺时间延长到10分钟,然后再慢慢坐起、下床。这样能减少高血压病人在突然起床时引起的直立性低血压,减少血压的波动。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内容
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医院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xjtby/1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讲堂血黏度太高对身体影响甚多
- 下一篇文章: 老年人心绞痛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