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Wellens综



病例分享:

主诉:胸痛4小时。

病史:患者男性,60岁。于4小时前突发胸骨后压榨疼痛,伴出汗,恶心,呕吐1次,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口服阿司匹林片mg,氯吡格雷片mg,静脉予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30mg后,症状缓解。转我院。

查体:神清,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双下肢不肿。

既往有高血压、痛风史多年,吸烟史30余年。

辅助检查:

心电图1

3小时后心电图:

心电图2

辅助检查:

初步诊断:不稳定型心绞痛

鉴别诊断:心绞痛;急性心包炎;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赛;急腹症。

入院心电图:

心电图3:

主要诊疗措施:

1、卧床休息、吸氧;

2、心电监护,复查心电图;

3、肠溶阿司匹林、氯比格雷;

4、其他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ACEI、他汀类、低分子肝素等;

5、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治疗经过:

患者于入院第2日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三支病变。前降支95%狭窄,回旋支90%狭窄,右冠脉原发性夹层。于前降支植入支架1枚,1周后于右冠脉植入支架1枚。继续药物强化治疗。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4:

心电图5:

转:

Wellens综合征简介

Wellens综合征又称左前降支T波综合征,此综合征于年由Wellens首次报道,其特点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胸痛发作后,行心电图检查时在胸前导联(以V2-3导联为主)发现持续性T波对称深倒置或双向等特征性的T波改变及动态演变。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端的严重狭窄(>50%),导致左室前壁心肌严重缺血所致。这一概念有如下含义:①这种特征性T波改变只发生在部分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②当心绞痛时心电图正常或无缺血性改变,而在症状发作终止后反而出现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深倒置或双向;③心电图改变可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不等,且这种特征性T波改变可以重复;④冠脉造影(CAG)大多数病人存在有左前降支冠脉近端严重狭窄(75%)。

临床上Wellens综合征并不少见,来自美国的报道称其发生率为10%——15%,我国尚无类似的统计数据。此类病人均发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胸痛缓解之后,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查为正常或轻度增高。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左室前壁运动减弱,CAG示左前降支冠脉近端严重狭窄,而且T波倒置持续时问越长,病变有越发严重的倾向。

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特点

①T波特征性改变主要出现在胸前导联,以V2-3导联为主,有时可以扩展到V1-6导联,少数病例Ⅱ、Ⅲ、aVF导联也有特征性改变;②无异常Q波或R波振幅下降或消失;③无ST段移位或仅轻度抬高(0.1mV);④心绞痛缓解后出现T波对称性深倒置或双向,以后逐渐转为直立的动态演变过程,持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不等;⑤以上T波特征性改变当心绞痛再次发作之后可以重复。

资料显示,大部分Wellens综合征者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在原有T波倒置或低平状态下正常(伪性改善)约占70%,少部分病人表现为原有T波倒置或双向,但心绞痛缓解后反而进一步加深。Sobnosky等又将Wellens综合征据T波改变的形态分为两型:1型:胸前导联T波深的对称性倒置,约占75%;2型:T波呈双向改变,占25%。

Wellens综合征发病机制

Wellens综合征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心肌顿抑与心肌冬眠:多数学者认为,当左室前壁心肌缺血严重时,可引起T波特征性改变,而T波的演变则反映了缺血区顿抑或冬眠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随着心肌缺血的改善,T波倒置程度逐渐变浅,室壁运动障碍得到改善,心功能逐渐恢复;②有人观察到,在部分病人可以出现心肌损伤标记物轻度增高,说明心肌有损伤、坏死,这种损伤、坏死因深度浅(较心内膜下心梗还要浅),不足以引起QRS波及ST段像ST段抬高型心梗那样的动态演变过程,只能够引起T波的特征性演变,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提高对Wellens综合征心电图T波改变的认识,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带来严重后果。①Wellens综合征的出现说明左前降支冠脉近端有严重狭窄;②这种UA属高危心绞痛,不进一步治疗很可能进展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③早期行冠脉成形术或冠脉搭桥术,Wellens综合征是强烈的适应证,患者可从中获益。









































治疗白癜风的药品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tjyy/4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