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人警惕竟然有这么多过度重复药潜伏在
都市
品质
生活
分享
这是一个为你打造的平台
相信你会深深地爱上这里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近期发布公告表示,在对—年间已上市药品进行梳理时发现,甲硝唑、葡萄糖、氯化钠、左氧氟沙星等种药品过度重复,即已获批准文号企业数多于20家且在销批准文号企业数超过20家。
在过度重复的已上市药品中,葡萄糖、维生素C、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布洛芬、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常见药全都上榜,意味着其市场已趋饱和。国家主管部门之所以“点名”警示,旨在引导企业合理开展药物研发,避免过度生产。
部分截图
我们身边竟然有这么多的过度重复药!!!
这些过度重复药,对我们生活有啥影响?我们先来看看刘大爷的遭遇:
专家解析:经过了解老人的用药史,住院部医生弄清了老人病情加重的原因便是重复用药!重复用药危害很大,更多的是发生在非处方药上。之所以会出现重复用药的问题,一般都是由于对药品名称的认识不准确造成的。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预防腐败局原副局长崔海容就药价改革调研后发现,药品已达18万种,老百姓基本常用药仅多种。药价的虚高问题和重复药制作问题非常惊人。不合格药品约占33%。他建议:进口药盒上打上报关价,国产药出厂时在药盒上打上出厂价。
为啥这么多药企要生产“重复药”?其实,早在两年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开始曝光过度重复药品品种目录。当时上榜的药品名单中,就有葡萄糖、维生素C、阿司匹林、四环素、红霉素等。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全国这么多药企,都要扎堆生产“重复药”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常见药不需要市场培育,研发投入少,“山寨”较为容易。为此,药企宁可在大蛋糕里参与激烈市场竞争,也不愿专攻冷僻市场。
冰火两重天,还有上百种“廉价药品”一药难求!这样的新闻,大家一定并不陌生!
有记者调查发现:鱼精蛋白、优甲乐、紫杉醇脂质体、放线菌素D、复方磺胺甲异噁唑、甲硫咪唑,这些不为普通大众熟知的药品,是手术、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慢性病必不可少且无可替代的药物,但正在国内上演全面药荒。
一项对全国12城市40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多种,短缺的已高达种!
廉价药“被”消失的原因
1、生产企业披露:利润少,用量少,厂家的生产动力显然不足。
2、业内医药代表指出:廉价药在医药代理商的口中常被简称为“普药”,用以与高价药相区别。当普药与高价药搭配,夺标取得市场之后,因廉价药利润较低,投标人就会减少廉价药的数量规模,大力推高价药,以获取利益。
3、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原料市场价格走高、原有的医保招投标和政策限价制度影响之外,医院、医生、医药中间商、药厂等多个环节的各自利益诉求也是形成廉价药出现消失危机的因素。
4、医生群体透露:低价药品的低利润,无法促进医生的用药积极性。价格略高、药效明显的药品,渐渐成为医生的新宠。选择这样的药品,不仅意味着提成增加,还能让患者在短期内见到疗效。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过度重复药品提示信息的公告,既可以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研发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和临床急需仿制药,同时也可以提高药品审评审批效率,避免资源浪费,引导社会投资和医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最后特别提示
“最令药师“抓狂”的用药错误”!
赶紧对照自查,看看你的用药习惯错了没?
快快为自己和家人,收下吧!
误区1:1天3次服药就是每8小时吃一次专家:不少人认为它们是相同的,其实不然。多数药物为1天3次服用,可随着早、午、晚餐一起服用。尤其是一些降糖药,更需要在每天三餐时,按时服用。
但服用某一类抗生素时,比如头孢类,为确保血液中药物浓度的持续覆盖时间,需严格按每8小时服药。因此,大家要针对具体药物咨询医生。
误区2:饭前服药就是空腹服药专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都属空腹服药;“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饭后服用”多指在饭后半小时左右服用。
误区3:忘服药,下一次吃双倍剂量忘记服药,千万不要在下一次服用2倍剂量,不但药物的副作用会加倍,更会造成身体负担。
误区4:药片难下咽,能掰开吃部分药片,中央有刻痕,可沿刻痕掰开服用,但不可嚼碎。而控释、缓释、肠溶片剂药物,一般不能掰开吃。这些药片掰开后,药效迅速释放,达不到长效的目的。
误区5:重复吃同一类药拥有同一种通用名的药品,由不同药厂生产时,又会有一个独特的“商品名”。很多时候,人们熟知其商品名,却忽视了通用名,从而可能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
误区6:搞混药名,看错包装“国家用药错误报告项目”统计显示,将近1/4错误用药因搞混药名所致。一种情况是“听似”,药品名往往一字之差,或者发音相似。比如,优降宁是降压药,而优降糖是降血糖药,消炎痛主要用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痛,而消心痛则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等等。
误区7:几种药一起吃每一种药物都有特定的化学成分,不同化学成分相遇时可能“放大”药物本身的副作用,也可能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所以,购药前必须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误区8:吃完药吐了都要补服因为疾病等原因(如胃肠型感冒等),很多人服药后会发生呕吐。是否需要补服,一般依据用药后呕吐的量及呕吐发生的时间来定。
误区9:用保健品代替药常有细心患者买药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某些保健品与药物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成分。所以,觉得用成分相似的保健品代替药物服用会更加安全。实际上,保健品只是对日常饮食的补充,本质上仍属于食品范畴,不能达到治病目的。
戳个大拇指,提醒身边人
来源:人民日报综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白癜风在哪里做好长沙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tjyy/4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驾跟酒驾一样可怕丨这11类药吃
- 下一篇文章: 心绞痛发作应该怎样自我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