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必备诀窍nbsp如何秒算血管活



心血管时间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一位危重患者同时泵着几种血管活性药,主任查房时提问你:这个病人血管活性药用量是多少μg/kg/min呢?

如果做足功课,查房之前就准备好答案,自然能够从容应答。又或者你心算超牛,一秒就能算出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强的大脑,也不是每次都能提前准备好,怎么办?今天教你一招,保证能让你一眼看出答案。

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心血管科室,经常会使用血管活性药,比如多巴胺、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硝普钠等等。

这么多的血管活性药,每种药物的规格及剂量范围都不一样,如多巴胺剂量范围是1~20μg/kg/min,肾上腺素是0.01~0.2μg/kg/min,这就给使用过程中的剂量计算带来困难。

那么,血管活性药物配置窍门来了!

配置公式:

体重(kg)*A(mg)配制成50mL溶液,每小时走BmL,那这个药物使用的剂量就是A*B/3(μg/kg/min)。

例如:

一位50kg的患者,配置多巴胺溶液,需要的多巴胺是50*3(A)=mg,mg多巴胺配成50mL的溶液,每小时走3mL(B),多巴胺的剂量就A是3(A)*3(B)/3=3μg/kg/min。我们可以计算一下,mg多巴胺,配成50mL的溶液,相当于每mL溶液含多巴胺3mg,每小时走3mL,相当于每小时使用9mg多巴胺,换算成μg/kg/min,就是(9*)μg/(50kg*60min)=3μg/kg/min。

再比如:

一个60kg的病人,需要配置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泵入,需要的去甲肾上腺素是60*0.03mg(A)=1.8mg,相当于0.9mL去甲肾上腺素,再加49.1mL水,配制成50mL溶液,每小时走6mL(B),相当于0.03(A)*6(B)/3=0.06μg/kg/min。

参数A可根据不同的药进行调整。

配置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时,A为3,即kg*3mg/50mL。

配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时A为0.03,即kg*0.03mg/50mL。

配置硝酸甘油、硝普钠时A为0.6,即kg*0.6mg/50mL。硝酸甘油按kg乘以0.6配置,1mL/h相当于0.2μg/kg/min,配置浓度可根据常用剂量灵活掌握。

按照这样的方式配置血管活性药,套用公式A*B/3(μg/kg/min),就可以一眼看出血管活性药使用的剂量了。知道了药物的精确剂量,才能充分体现血管活性药物的量效关系,根据病人用药量的增减,判断病情变化。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临床常用血管活性药的使用以及部分用药体会。

1多巴胺

多巴胺可以说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并且随使用剂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小剂量(1~5)μg/kg/min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内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可增加肾小球滤过率,适用于低心排伴肾功能损害的疾病。中等剂量(5~10)μg/kg/min时,激动心肌β1受体和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大剂量时激动α1受体,收缩血管,减少肾脏血流。

临床中中小剂量的多巴胺最常用,取其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内脏血管的作用。很少使用大剂量的原因是,大剂量主要用于收缩血管,且其收缩血管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如果必须要收缩血管,不如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或其他单纯的α1受体激动剂如去氧肾上腺素。

2多巴酚丁胺

主要兴奋心脏的β1受体,正性肌力作用较强,而正性频率的作用相对较弱;剂量范围为2~20μg/kg/min,常用剂量<10μg/kg/min,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可增加心排血量和降低毛细血管楔压。

3肾上腺素

具有强大的α受体和β受体激动作用,是心肺复苏、过敏性休克、心脏手术围术期循环衰竭时的常用药。其α受体激动作用可收缩皮肤、黏膜、肾脏血管,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血压。β受体激动时具有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量,改善重要器官如心脏、大脑的灌注。

肾上腺素常用剂量范围是0.01~0.2μg/kg/min,特殊情况下也可增加用量。在抢救严重过敏性休克时,我们肾上腺素曾用到1μg/kg/min才能维持住血压,当然也同时用了大量的抗过敏药。

对于心功能特别差,严重低血压,又没有别的方法(如ECMO,心室辅助)辅助心脏功能,只能使用药物维持的时候,肾上腺素也经常用到0.5μg/kg/min。这么大剂量使用,在保证心脏、大脑重要器官灌注的同时,也牺牲了肾脏、内脏、皮肤黏膜等次要器官的灌注。需要积极行床旁血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皮肤末梢注意保暖,并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罂粟碱等,防止肢端缺血坏死。

4去甲肾上腺素

主要激动血管α1受体,使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也可激动心脏β1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快心率,但作用比肾上腺素作用弱。

去甲肾上腺素常用剂量范围为0.01~0.2μg/kg/min。在严重低血压时也可以暂时增加剂量,维持重要器官灌注,但应尽快调整循环状态,避免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尽量减轻其副作用。

我们的经验是:体外循环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部分病人给予利尿剂后,可能出现尿量明显增多,容量不足,若持续大量补液可能会出现肺水肿或组织水肿。如果没有心功能低下,仅仅容量不足,可短期小剂量(一般<0.1μg/kg/min)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保证心脏灌注,同时慢慢补足容量,逐渐停用去甲肾上腺素,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5硝酸甘油

硝酸酯类应用已有一百余年的历史,可扩张动脉和静脉,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并可改变心肌血液分布,有利于缺血区供血,是治疗心绞痛的首选药。个体差异较大,无固定适合剂量,应根据个体的血压,心率和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来调整。

6硝普钠

能直接松弛小动脉和小静脉平滑肌,扩张动静脉的作用较硝酸甘油强,常用剂量范围0.5~10μg/kg/min。

硝普钠可引起冠脉「窃血」现象,恶化缺血区心肌血供,一般不用于冠心病病人。硝普纳还可引起肺泡静脉短路,导致肺内分流,引起低氧血症。若长期大剂量应用,因血中的代谢产物硫氰酸盐过高而发生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是把双刃剑,是一剂猛药,正确合理使用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应避免其副作用。

但必须要牢记,血管活性药物不是万能的,最根本的还是解决原发病,比如改善心肌供血,更换合适的瓣膜,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调整心脏前后负荷,调整内环境,控制感染等。在心功能失代偿时,尽快予机械辅助,如ECMO、IABP、心室辅助装置等治疗,等待心肌功能恢复,必要时行心脏移植。









































白癜风症状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tjyy/1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