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时分,密切关注类病情复发
西伯利亚一股霸王级寒潮全面南下,在这“冰冻时分”,大家一定要小心以下疾病的发作,做好预防措施。心血管疾病
每到低温时节,医院里心肌梗塞的患者就会增多。受冷空气刺激,心血管病人的冠状动脉容易收缩、痉挛,同时寒冷会增加心脏工作负荷,发生供血不足,出现栓塞。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本就存在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问题,气温降低时原本狭窄的血管会变得更加狭窄。
专家建议
对于心血管病人和老年人,在这样的寒冷天气里,除了必要的保暖外,大风天尽量不要出门,若非出去不可,最好在早上10点以后,晚饭后也不要在外逗留太久,外出时最好能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药物。
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指出,心血管病人近期应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首先要防止寒冷刺激,要做好防寒保暖,适时增减衣物。
第二要避免劳累,劳累过度极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诱发心绞痛、心梗等急症。
第三要节制饮食,切不可贪吃暴食。科学研究表明,暴食后消化器负担加重,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应缺血,易诱发心绞痛;特别是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血脂增高会导致血粘度增加及血流缓慢,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第四要戒烟限酒,因为烟酒中的大量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后,会导致血管痉挛而发生意外,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尤其要注意,因为血管痉挛会导致心绞痛、心梗和高血压危象。
另外,心血管病人要保持充足睡眠,坚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治疗,节前应备足备全“急救药”,做到有备无患。
脑血管疾病寒冷不仅会让心血管负担增加,脑血管负担也会增加。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闫福岭教授介绍说,天气一冷会使血管受到刺激,引起血管的痉挛,再加上老年群体本身就存在基础条件差、血管硬化等问题,一旦劳累过度或者与人争执、情绪激动,就会使得血压升高,引发脑血管意外。
专家建议
除了防寒保暖外,对于以上高危人群,最好每天都要量血压,密切 每天保持平和的心态和乐观的心情,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间,尽可能减少脑血管疾病发作的机会。
呼吸道疾病虽然前阵子的雾霾因为冷空气南下而略微有所缓解,但这并不代表人们可以对呼吸道疾病放松警惕。强烈的冷空气既有可能成为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直接诱因,添加衣物不及时等原因也容易导致上呼吸道感染,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诱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尤其对于老人和儿童,更要格外小心。
专家建议 在寒冷天气里,人们应当尽力避免或消除引起哮喘发作的变态原,如冷食、冷饮、冷空气刺激,出门时应戴好口罩;同时要密切注意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寒冷天气人们要减少户外活动时间,尤其是喜爱锻炼的人们晨练时间不要太早,最好等到阳光出来后再开始户外活动。不要因为怕冷就一下子穿上很厚的衣服,也不要整天待在空调房里享受空调制造的温暖。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动起来,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平时注意室内通风,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十分钟左右。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骨伤冷空气会造成骨伤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受雨雪天气影响,路面容易结冰,也容易致人摔倒;二是冷空气容易刺激人的关节部位,尤其是敏感的膝关节,每次遇到降温,医院骨伤科里因膝盖酸胀、疼痛的病人都会比平时多好几成。
专家建议
人们在外出时,除了正常的御寒衣物,一双既保暖又防滑的鞋子也非常重要,最好挑选鞋底纹路深、并且不硬的鞋子出行,增加摩擦力,谨防滑倒。如果出现滑倒,也不要下意识地用手撑地,臀部着地通常损害会更小。
同时,为了保护敏感的膝关节,秋裤必不可少,女生应尽量少穿高跟鞋,减少膝盖压力,一些骑车的上班族、或膝关节已经有所损害的人,建议佩戴护膝。
皮肤损伤通常来说,冬季的西北风会比夏季的东南风更干燥,大风还会加速皮肤水分的流失,时间一长,皮肤就容易变得粗糙脱屑、皲裂、瘙痒,甚至生出冻疮,长期不注意可能每到降温时都会成为困扰。
专家建议 冬季护肤水温要适当,大约控制在20-37摄氏度为宜;此外要注意保水滋润,使用合适的爽肤水、润肤乳,防止皮肤皴裂,也要多喝热水,保证体内不缺水;外出时应注意保护裸露在外的皮肤,尤其是手、耳朵等容易被冻疮“盯上”的部位。
精神疾病冬季光照少本就容易加重人们的精神问题,极端天气更会放大这一刺激。许多人在冬天都会变得乏力嗜睡、萎靡不振,情绪也不稳定,同时因为接近年末,工作压力大、家庭活动丰富,这些因素加起来都容易引起或加剧人们的精神问题,比如抑郁症。
专家建议 要区分自己是抑郁情绪还是抑郁症必须经过专业的诊断,但在这恶劣的天气里,即使只是为了扫除抑郁情绪,专家也建议大家多晒晒太阳,尤其是长期驻扎在办公室里的上班族;同时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时产生的内啡肽有助于人们振奋精神、缓解抑郁;原先就患有抑郁症等疾病的患者也要在这段时间里密切观察自己的精神状况,与医生及时沟通。
End扬子晚报记者 杨彦
综合医学界网站综合整理
编辑:石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tjyy/10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哮喘慢性咳嗽,警惕这个真凶
- 下一篇文章: 吃蛋黄粽引发心绞痛,吃粽子注意四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