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救治,时间都去哪儿了



“黄金时间”是无法用医疗费用衡量的,超出救治最佳时间段,即使花费再多金钱、采用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无法达到早期治疗的效果。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相对于其他疾病来说,心梗的救治更要抢“时间窗”。但是,现实中心梗的救治又遇到哪些问题?近日,记者采访包医二附院急诊科,王子超主任以该院今年2月份接诊的典型心梗病例现身说法,提醒市民该如何应对心梗。

典型病例教你如何应对心梗

病例一:他因自已的不当行为丢了性命

2月17日临近中午,一辆出租车将突发心梗已经失去意识的王先生送到包医二附院急诊科,虽然医生竭尽全力地进行救治,还是未能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来。

51岁的王先生家住劳动公园附近。当天早晨突然出现胸痛症状,但王先生执意想去一附院就诊。打车到了一附院后,王先生挂了心内科的号,并排队候诊,在等待过程中,王先生自觉胸痛症状缓解就自行回家。当出租车走到九星电子大楼时,王先生再次发病,到科学路与幸福路路口时就已失去意识。从幸福路路口到包医二附院,短短几分钟的车程却让王先生和家人天人永隔。二附院急诊科,空留其家人伤心欲绝的哭喊和呼唤声。

王子超主任提醒:

王先生犯了两个致命性错误:一是就诊路径不对,应呼叫救护车而非自己就诊;二是违背就近就诊原则,对于心梗这种要抢救治“时间窗”的疾病,应就医院,切忌舍近求远。

病例二:他真命大!除颤11次捡回一条命

正当王先生的家人悲痛欲绝时,50岁的苑先生已经准备出院了。看到急诊科的悲痛一幕,苑先生问急诊科护士长李延红:“如果我晚来一会儿,是不是也像他一样了?”

对于抢救苑先生那一幕,李延红记忆犹新:苑先生命够大,15分钟内除颤11次,胸前全是电击痕、舌头都咬烂了,却从鬼门关里回来了。

2月7日中午时分,天空飘着大雪,苑先生的妻子开车送苑先生去包医二附院就诊,眼看着苑先生情况越来越不好,苑先生的妻子心里很着急,车却怎么也开不快。

苑先生到包医二附院时,尚有意识。经验丰富的值班医生通过询问病史、查看病情,发现是心梗症状,一边组织抢救,快速为其做心电图、开通静脉通路……一边联系急诊科介入团队。仅仅一会儿功夫,苑先生就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室颤风暴”。中午1点多,接电话10余分钟后,介入团队的医护人员陆续赶到急诊科,当时苑先生已经除颤11次,抢救还在继续。介入团队在王子超主任的带领下,迅速为其实施了急诊支架手术治疗,开通冠状动脉,苑先生闯过了生死关。

王子超主任提醒:

心梗患者一旦发生室颤,5分钟内除颤成活率较高,超出5分钟每延后1分钟,死亡率增加10%。所以说救治时间很重要。苑先生虽然没叫救护车,但他足够幸运,在院内发生室颤,救治及时,且家属能够信任医生,及时接受急诊支架手术,开通冠脉血管。有的患者就在家属犹豫不决时发生室颤、猝死,甚至死亡,室颤救不回来的情况也很多。

病例三:他把心梗当感冒,延误时间预后差

在包医二附院急诊科EICU病室里,二床39岁的患者开始出现心梗症状时,在外面诊所当感冒治疗,输了六七天液,到医院治疗时,已经发生心衰,错过了血管开通的最佳时间。只能通过治疗先改善心功能,待稳定后再行支架治疗。“心功能不全治疗起来特别麻烦,也会危及生命,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较差,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改善预后。”李延红。

其实,将心梗当作其他疾病治疗的不在少数。40多岁达旗患者张女士是一位教师,家庭条件非常不错。头一天发病时误以为是胃难受,在家里吃了胃药。服药后症状未能缓解,第二天慕名到包医二附院消化科就诊。消化科看其症状立即安排做心电图,患者却在做心电图时突发猝死,虽经急救,还是未能挽救其生命。

王子超主任提醒:

急性心梗大多数患者表现为胸骨后疼痛,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心慌、气促和出冷汗等症状。但是,20~30%的患者症状不典型,如表现为上腹痛,易被误诊为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腹症等;牙痛、下颌痛;还有无痛性心梗,以及以心力衰竭为首发症状、以脑卒中为首发症状的心梗。患者应加强对心梗的认识,及时通过正确渠道就医。

此外,新发心梗应在12小时内开通血管,血管开通时间越早预后越好。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心肌受损,则失去急诊手术机会,需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再择期开通血管。

病例四:为什么叫了救护车却同样送了命

今年2月份的一天,包医二附院急诊科接到“”指令:距二附院仅1.5公里某小区一胸痛患者需急救治疗。

包医二附院迅速出诊。车行至一宫附近时,接诊医生与患者家属取得了联系,指导家属在医生到达前正确护理患者。但家属却回复说患者已经好了,不需要救护车了,要求退车。

刚刚返回包医二附院,医生尚未回到科里,急诊科再次接到指令:还是刚刚要求退车那位患者。再次赶到时,患者已经猝死,虽经抢救,却无力回天。第一次接到指令和第二次接到指令后到达现场,仅隔大约15分钟,患者就失去性命。

王子超主任提醒:

急性心梗是危及生命的疾病,随时随地可能发生死亡事件。该患者之前的症状是心梗前的心绞痛,或者已经发生心梗,血管自溶通了一点以后再次闭塞。这种情况需要警惕!有了心梗前驱症状,不能因为一时缓解而延缓就医。

让人遗憾的时间延误

在我国,每隔10秒就有一人因心梗而死亡。通过药物治疗、溶栓治疗、支架植入、冠脉搭桥尽快开通梗死的冠脉血管是心梗救治的主要手段,其中,急诊支架介入治疗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最可靠、最迅速,同时也是开通率最高的手段。急诊介入的目的是开通血管,挽救频死的心肌,救治生命,改善预后。

心梗治疗是强时间依赖性疾病,“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半小时以后开始出现病理生理学改变、1小时阻塞区域心肌开始坏死、3小时大部分坏死、6小时坏死的区域更大,超过12小时梗死相关区域的心肌绝大部分都会坏死,直接导致心功能不全事件,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心梗救治需争分秒,时间越短,患者获益越大。”国际相关规定要求,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血管的时间应为90分钟。”王子超主任指出,让人遗憾的是,临床上心梗救治的时间延误时有发生。

那么,心梗救治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延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患者层面的延误和院内医疗延误。

患者层面的延误来自于:

一是患者缺乏相关知识,对心梗危害认识不足,医院。直到出现大的风险,如剧烈疼痛、意识障碍、休克、抽过去了才来就诊;

二是救诊路径错误,这与患者对心梗知识的缺乏相关。由于不能识别身体症状是心脏问题,患者往往不是通过而是自行就诊,这样不仅会出现时间延误,还会加大死亡的风险。“心肌梗死的死亡主要是院前死亡,患者在自行就诊的过程中若出现心率失常、室颤,就极其危险。”王子超主任指出,急救车不仅会携带药品和器械,还有专业的医生救治和护送,患者就诊方有保障。

三是患者对医生治疗方法不信任产生的时间延误。“这是‘中国特色’医患关系所导致,患者一是会对医生的目性产生疑问,二是对医生诊断的准确性产生疑问。”王子超主任介绍说,医患沟通中浪费的时间最为遗憾,患者对医生缺失基本信任,受害的往往是患者,很多患者因此失去生命。

院内的医疗延误:心梗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疾病,医院的介入团队在接到医院完成手术,一旦所有延误,就会影响患者的救治;患者若到医院就诊,医院只能用药治疗,转运时间低于1小时的,医院应及时将患者转运医院救治;不可避免的延误,如医院导管室满台,正进行其他手术,患者需要等待,但急诊手术优先。

优化救治流程,开展急诊手术

“医院开展了急诊支架介入治疗,但大多由心血管内科去完成,真正能由急诊科实施支架介入治疗手术的,医院。”包医二附院急诊科主任王子超介绍说,面对心梗这一强时间依赖性疾病,包医二附院优化就诊流程,将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团队前移到急诊科,最大限度地缩短心梗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开通相关血管的时间。

包医二附院急诊医学科是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包头市临床医学业领先学科,自治区急诊急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包头市急诊急救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自治区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包头市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单位。自年开展急性心、脑血管病的急诊介入治疗术以来,已经独立完成急诊介入治疗千余例,拥有一支由4名介入医生、3名护理人员和两名技师组成的介入团队。

作为自治区急诊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包头急诊医学会主任委员,同时也是这支团队的领军人,王子超主任和他的团队成员24小时随时“待命”。“在我开展急诊介入治疗的10余年时间里,不论年节,医院1小时车程范围内,就滴酒不沾,医院处理急诊患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王子超主任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也是医生的自律。

医院还是介入医生,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争分夺秒抢救心肌,救治生命。“即使患者没钱,医院也会开通绿色通道,先行手术救命,但医患沟通上的延误还是让我们很无奈。”王子超医生坦言,缩短血管开通时间,让更多心梗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除了要加强正面的科普宣传,让患者以正确的路径和方式及时就医外,还应加强医患互信。“介入医生吃着射线,牺牲着睡眠、休假和健康救治患者,却得不到最基本的信任,这是很悲哀,也是不公平的。”王子超说,有的患者对对“支架”置疑,认为“网上说了都是淘汰的技术”;有的家属对治疗方案置疑,认为医生过度治疗,到处打电话咨询、求证;有的患者家属认为,医院或者做了手术,就应该救回患者,却不知道心梗是高死亡率的疾病,整体死亡率达30%,救治的过程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做手术的目的是降低死亡,而是不确保能生存……

“缩短心梗救治时间,让患者达到最好的预后,医院和医生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改善医疗环境,重建医患互信。”王子超主任说。

本文图片为包医二附院急诊医学科介入治疗团队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术(图片由包医二附院提供)

专家简介

王子超,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包医二附院急诊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包头市名医工程人才,德国留学归国访问学者。现任“内蒙古医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急诊急救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自治区医师协会第二届委员会理事、包头市医学会急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包头市急诊急救医学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包头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包头医学会心脏介入及起搏电生理委员会委员。擅长心血管专业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尤其擅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术。年7月以来,已经独立完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介入治疗术余例(年急诊PCI量~例),真正实现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这一理念。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构建了一支由两名术者、两名助手、两名技师、两名介入护士组成的24小时待岗的急诊介入治疗团队,目前在该领域急诊团队所控制的“D-B﹠FM-CB”时间、“1小时急救车服务半径内转运PCI术的实施”已达到ACC/AHA/ESC国际标准及国家相关行业标准。

包晚健康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
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7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