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训练有效减少复发概率



文章简要   在以往的传统观念中,患了心梗以后,就只能静养,不管是日常活动还是运动都被列入禁忌的范畴。其实,支架/搭桥手术仅完成了心肌梗死治疗的一半,另一半则是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脏康复治疗,心脏康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药物、手术、支架治疗无法替代的重要一环。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帮助。

  心脏康复训练令冠心病死亡率减低31%

  美国一研究机构通过对例冠心病患者的康复程序追踪显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全因死亡率降低27%,而冠心病死亡率减少31%。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另一项研究显示,在例心梗患者中,接近55%的心梗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治疗,其中年轻男性患者占多数,大于7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较少参加心脏康复,参加心脏康复的心梗患者能减少病死率和3年内再梗的发病率。

  心脏康复训练遵循少量多次持之以恒

  心脏康复是指患心脏疾病后或发生急性心脏事件后,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和心脏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身体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康复治疗。心脏病患者的病情有重有轻,对于重症患者,医院,经过治疗后,病情稳定了方能出院。按照目前的状况,病人出院时,大多数医生会叮嘱:按时吃药、定期复查、适当活动。但是,对于“适当活动”的理解,病人和医生都有些模糊,到底该做什么活动,怎么做,到底做多长时间?都没有具体规定。

  心脏康复训练,可以使病人尽快适应正常人群生活,心脏康复的基本原则是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教育、心理、营养、职业和社会咨询指导。运动锻炼是核心。

  第一步:病情评估,包括症状,药物,生活方式和社会因素等;

  第二步:检查各种相关项目,认识心脏康复的重要性,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心脏康复计划(一般为半年);

  第三步: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运动手册和训练记录表;

  第四步:在重新评估病情和康复训练效果,重新制定长期康复计划,包括运动,生活方式,恢复工作和社会活动等。

  心脏康复训练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为住院病人设计的。病人在急性病况接受治疗稳定下来之后,就能开始康复计划。其中,病人主要是进行无需太费力的活动,比如从床上坐起来,进行一系列的关节旋转运动和简单的生活自理,然后循序渐进,从走路到有限量的上楼梯,以及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动。

  第一阶段预期要达到的康复标准包括:

  1、避免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一些状况,诸如体力降低,关节僵硬,直立性低血压和腿静脉栓塞。

  2、改善心理状态,增强信心,自我感觉良好。

  3、减少致残,使体力恢复到病前水平,早日恢复工作。

  4、缩短住院时间。

  第二阶段的心脏康复治疗,始于病人出院以后并且通过一套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方案来完成。在此期间,病人在康复护理师的密切监视下逐渐增加他们的活动量。康复护理师会提供一些可以在家中安全进行的运动方式给病人,比如走路、柔体体操,并提供生活方式教育,注意健康饮食,以降低胆固醇,戒烟等。通过心理咨询树立信心,减少焦虑和压抑。正确服药来延长寿命也是重要一环。第二阶段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就是要包括:

  1、有效控制心绞痛和相关症状。

  2、病人具备理解和实施康复程序的能力。

  3、愿意接受为控制体重、血脂和高血压所推荐的饮食和运动方案。

  4、调整因心脏病出现的不正常心理状态。

  第三阶段是康复二阶段后的继续康复程序。这是个需要长期维持的计划,一个可持续终生的方案。患者需要发展各自的运动常规习惯。此期要求增加心功能容量,运动强度达到要求。运动类型还是以带氧运动为主,包括行走、慢跑、游泳等以改善肌力和耐力,同时也应避免竞技性的比赛活动。患者也该每3个月到6个月对运动、饮食、血脂、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做一次复诊评估。(来源:《携手健康网》)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