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药审专家中药天然药物治疗



作者简介:程龙,男,博士,副主任药师。-年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药、天然药物技术审评。

编者按:《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于年7月20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该指导原则的撰写由年启动到颁布经历了5年的时间。本文从修订指导原则的必要性以及本指导原则的框架结构作一讨论。

《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于年7月20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该适应证的临床研究技术要求得到了质的提高,试验设计更加科学、规范。本文从社会发展、研究与技术审评的需要等方面论述该指导原则的重要性。与年的指导原则作了针对性的比较,解读该指导原则的关键技术问题和基本框架,以期研究者能正确理解并执行。

1《中药、天然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修订的必要性

1.1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医疗保健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民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冠心病心绞痛发作频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均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冠心病心绞痛的新药研发已成为新药研究的一大热点。

随着新药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研发的立项已逐渐走向理智。对于有着明显化药优势的疾病,中药不再与其抗衡,而中医优势病种新药的研发,就成为新药研究的趋势。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的明显优势,体现为避免耐药、不良反应少,适合长期服用,对于症状(证候)的改善作用明显等治疗特色。因此,胸痹心痛是中医治疗的特色病种,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我中心申报量来看,经不完全统计,心血管品种居所有申报适应证的前列,其中又以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新药所占比例最高。

2研发与技术审评的需要

年和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作用,但站在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来审视,尽管也收载了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但尚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的问题如下:

2.1缺乏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新药的临床研究应根据处方特点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冠心病心绞痛的新药类别多样,试验目的亦有不同。既有有效成分、有效部位,也有中药复方,甚至中西复方;剂型多样,既有普通口服制剂,也有较多注射剂,甚至外用制剂。不同的类别和剂型,不同的试验目的,临床试验设计是完全不同的。但原指导原则更类似一个新药的临床试验方案,缺乏根据药品特点的设计。

2.2研究目标不明确

原指导原则未强调不稳定性心绞痛与稳定性心绞痛应分别观察,应给予不同的处理和不同的疗效评价标准。

2.3试验目的不明确

急性心绞痛止痛与降低心绞痛发病次数、缓解心绞痛症状以及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的试验目的不同,临床试验设计不同,原指导原则未予明确说明。

2.4诊断评价标准滞后

原指导原则对临床试验报告的描述,仍沿用为年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和主要疗效指标没有体现中药的治疗特色,诸如中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等中药特色没有涉及。

2.5安全性评价未突出适应证特点

安全性的评价是与适应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指导原则的安全性指标多为一般的安全性观察,没有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设计。本指导原则强调应根据药品的处方特点,结合药理毒理的试验结果,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性指标,按照不同分期,不断增加和完善安全性评价指标。

综上所述,原指导原则存在的技术缺陷,给研发者和审评者都带来了困惑,结合学科发展,完善指导原则,引导研发者提高研发的质量和效率,已形成广泛共识。

3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关键技术问题

在指导原则修订的过程中,经过广泛的讨论和征求意见,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的关键技术方面形成以下共识:

3.1冠心病心绞痛疾病概念的确定如何?

3.2冠心病心绞痛疾病分型、分度、分期标准的确定如何?

3.3该适应证试验目的有哪些?目前的研究现状如何?

3.4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试验如何围绕不同目的进行不同试验设计?

3.5对于减少心脏病事件发生率等终点指标的临床试验设计有什么特殊要求和考虑(如病例数、疗程等特殊要求)。

3.6如何在不同分期的试验设计中体现冠心病心绞痛的适应证特点?如该适应证I期是否有特殊要求问题。

3.7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的确定。如中医证候的诊断标准如何推荐?

3.8纳入标准的确定。如临床试验洗脱期的要求,在纳入病例前推荐进行安慰剂准备是否可行?

3.9对照药(阳性药及安慰剂)的应用及要求问题。

3.10中医证候的评价标准以及评分标准,如何合理用药呵护公众健康推荐?

3.11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评价特点问题(口服、注射剂)。如何体现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注射剂的剂型特点?

3.12疗效评价标准的制定问题。如不同特点(改善症状、治疗作用)的药物疗效指标确定问题。

3.13运动平板试验在有效性评价中的运用问题。如运动平板试验在中药新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价中的作用和地位,应如何要求才能既评价药品疗效,又符合目前中药的临床研究实际?

3.14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药新药有效性评价的关键点?如何体现中药的疗效评价要点?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评价的难点及解决方案。

3.15生活质量评价在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新药评价中的作用?如何推荐使用合理、科学的量表?

3.16合并用药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否可行?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分别观察。如何评价合并用药,合并治疗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3.17急重症安全性评价的







































鏄嗘槑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鐧界櫆椋庡尰闄㈡帓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1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