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辨治



近年来,随着对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不同阶段研究的深入,发现一类患者具有心绞痛或类似心绞痛的胸痛,运动负荷实验出现ST-T下移,而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的类型——微血管性心绞痛(又称心脏X综合征)。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公布的《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将这一类型归属于稳定性冠心病的范畴。

中医学中虽无“微血管性心绞痛”的病名,但相似的病情记载可见于诸多中医医籍中,如《黄帝内经》中,《素问·藏气法时论》篇记载到:“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而《素问·痹论》进一步描述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

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机制仍无定论,因此,尚缺乏有效的对因治疗,已确诊的患者常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历史悠久,经验成熟,尤其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优势,为本病的防治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与方法。

本病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痰阻,导致心脉痹阻。

辨证施治

肝郁气滞型

症状:心胸满闷,隐痛阵发,遇情志不遂容易诱发或加重,常叹气,兼有两胁胀痛,嗳气,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5g,陈皮15g,川芎10g,香附10g,枳壳10g,芍药15g,甘草10g。

气滞血瘀型

症状:心胸胀痛,胸闷气短,每因恼怒加剧,舌质暗,边瘀点,苔薄黄,脉弦。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柴胡15g,枳壳15g,川芎15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20g,生地10g,赤芍10g,甘草10g,桔梗10g,牛膝10g,丹参25g,元胡15g,郁金15g。

痰瘀互阻型

症状: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肥胖,肢体沉重,倦怠乏力,面色青紫,舌暗,或有瘀斑,苔白厚,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四物汤加减。药用:瓜蒌25g,半夏15g,薤白15g,丹参25g,苍术15g,白术15g,枳实15g,郁金15g,元胡15g,砂仁15g,当归20g,川芎25g,赤芍15g,甘草10g。

气阴两虚型

症状: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甚,消瘦乏力,声低息微,面色白,舌淡,少苔,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饮合归脾汤加减。药用:麦冬20g,人参25g,五味子15g,黄芪30g,白术15g,当归20g,丹参25g,生地15g,茯苓20g,陈皮15g,炒酸枣仁15g。

中成药

中药汤剂具有易吸收、作用快、加减灵活的特点,但煎煮费时费力,应用稍有不便;而中成药不需煎煮,服用方便,较易被大众所接受。

复方丹参滴丸

复方丹参滴丸主要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中丹参祛瘀止痛,活血养血,清心除烦为主药。辅以三七活血通脉,化瘀止痛。佐以冰片芳香开窍,行气止痛。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芳香开窍,理气止痛之功。它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不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小板内cAMP水平抑制TXA2合成);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血粘度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改善微循环。

中医在胸痹、心痛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丰富了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治疗学手段。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是微血管性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健康塔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那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rsxjt/1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