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绞痛,中医按摩疗效好
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病人主观感觉有心慌、心跳,或伴有心动过速、过缓以及心律不齐等各种心律紊乱的症状。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心肌缺血缺氧是产生心绞痛的根本原因。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引起对心脏本身的供血不足。当心脏负荷突然增加,超过了狭窄冠状动脉供血的代偿能力,或由于神经体液调节障碍,而引起冠状动脉血管痉挛,减少供血量等均可引起心绞痛。本病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40岁以后、女性45岁以后发病几率高,高血脂、高血压、肥胖与心绞痛有密切关系。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气虚与阳虚为主要病因。冠心病等各种心绞痛多见于中老年人,肾气亏虚,肾阳不足为基本病因。肾阳虚衰,心阳不足,导致推动血脉运行乏力而发生缺血,不荣则痛。七情内伤,情志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心脉瘀阻而发心绞痛。饮食失节,膏粱厚味,导致津液化痰或化浊为脂,阻遏清阳,上犯于心胸而致胸阳痹阻。另外寒凝、外邪侵犯经络、血脉、导致血瘀不行而发生疼痛。
临床表现
1.心绞痛典型症状是发作性胸骨后疼痛,疼痛发作时常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如下所述。
(1)诱因多是情绪激动(发怒、兴奋、焦虑),体力劳动,登高,饱餐,寒冷,跑步,逆风行走,吸烟,酒后等。
(2)发作突然,一般发作前很少有先兆。
(3)典型疼痛部位为胸骨上中段,胸骨后,稍偏左并波及心前区。
(4)疼痛性质呈压榨性、憋闷性或窒息性,迫使患者停止一切活动,疼痛时伴出汗。
(5)疼痛持续时间1~5分钟,也可能超过15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缓解。
(6)心绞痛发作时常见患者有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胸闷,头晕或晕厥,呼吸困难等。
按摩治疗
病人俯卧,施术者站于患者身旁,用手掌揉按后背部15~20次,点按心俞穴、神堂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
2.病人仰卧,施术者站于身旁,用手掌自胸部向上,经肩前至上肢内侧做推法5~7次,然后在心前区做快速揉搓法5~10分钟,点巨阙穴、膻中穴、郄门穴、内关穴、神门穴。
3.按摩灵道穴(前臂外横纹上1.5寸处)于压痛明显处,用拇指轻揉穴位2分钟,再压按2分钟,最后以轻揉1.5分钟结束。每日1次,15日为一疗程。
大杼穴: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风门穴: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穴: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神堂穴: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中点
巨阙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6寸
郄门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神门穴: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灵道穴: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手臂内侧为尺侧,外侧为桡侧)
预防与护理
控制危险因素,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降血脂,治疗肥胖、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制饮酒,采用低脂低钠饮食,有计划地逐渐增加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使之心绪平静,气血平和,保证睡眠。严重心衰病人,医院抢救。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治白癜风南京哪家医院好有治好白癜风的患者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jbzl/9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炎炎夏日心脏负担重,这五种养心果千万
- 下一篇文章: 贫血不用愁藏红花改善贫血吃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