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心肌肌钙蛋白I的临床应用
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TroponinI,cTnI)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应用多年。由于其高度的心肌特异性,及对于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性和较长的窗口期,cTnI已被临床广泛接受,不仅成为判断心肌损伤,特别是诊断急性心梗(AMI)的“金标准”,而且已成为判断冠脉综合征病人是否处于心肌损伤风险的最合适的标志物。
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指标
cTnI为ATP酶的抑制性亚单位,在基因上有着独特的氨基酸序列,仅存在于心房肌和心室肌。其中少量以游离形式存在于细胞胞浆,大部分以结合形式存在于肌原纤维上。心脏损伤早期,心肌细胞未坏死,但细胞膜破坏,游离形式的cTnI进入组织间隙,经淋巴回流入血。血清cTnI于3-6小时升高,其后肌原纤维不断崩解破坏,结合形式的cTnI不断释放,血清水平于18-24小时达高峰,10天后降至正常。因此,cTnI的检测成为了目前临床诊断AMI最敏感和特异的指标之一。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最佳血液指标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组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急性冠状动脉缺血综合征。粥样化硬块破裂诱发非闭塞性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而病变血管的痉挛性收缩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病理机制若引起病变血管的一过性堵塞,或血栓性物质造成冠状动脉小分支的栓塞,就可能引起心肌细胞的缺血性损伤,并可能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近年来的一些临床研究报告指出,cTnI血液浓度的监测能为微小心肌损伤(Minormyocardialdamage,MMD)提供最敏感和最特异的诊断指标。因此,对于cTnI检测阳性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ACS)的早期诊断与危险分层
cTnI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ACS,而且对近期是否存在心梗发生风险的估计优于CK-MB,同时cTnI检测对CK-MB正常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具有预测价值。研究表明cTnI正常的患者ACS的发生率较低,无需进一步做运动试验心电图检查。cTnI的检测对急性心肌缺血病人的危险分层也是一种有力的指标,它包含在美国ACS/HAH有关非ST-段抬高冠脉综合征(NSTEACS)检测的导则中。病人休息时有胸痛,但没有ST段升高,这无论对诊断还是对危险分层都是一种挑战,而同时检测cTnI有助于ACS的危险分层。
溶栓治疗效果的判断
静脉注入溶栓药物是近年来常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在治疗后判断是否出现冠脉血管再灌通也成为临床医生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mdqhc.com/jbzl/12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卫辉人朋友圈中的这些信息,千万不要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